浅议低年级写话能力探究

作者: 陈银

摘 要: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有着其一定的积累内化。作为教过中高年级、现在执教低年级的我,认为在低年级重视写话训练,对于中高年级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怎样训练低年级学生写话呢?本人从重视读、听、说训练;激发想象;跨学科训练,达到综合性学习三方面来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低年级; 写话;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81-0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习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很多高年级老师都抱怨学生的习作语言干涩,情感苍白,甚至还不能文从字顺。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有着其一定的积累内化。作为教过中高年级、现在执教低年级的我,认为在低年级重视写话训练,对于中高年级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低年级的写话也是一个从积累——量化——质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谓“工夫在诗外”。那么,怎样训练低年级学生写话呢?

一、重视读、听、说训练

1.读的训练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启蒙阶段,学会了阅读,才会发展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读包括阅和读。阅是无声的读,读是指朗读。阅要指导孩子去看有益的课外书,读要指导孩子们注意语气抑扬顿挫。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朗读,可以举行小组比个人领读、诗歌朗诵、分角色朗读等,让孩子大胆表现,从读中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2.听说训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听与说是口头语言训练,读与写是书面训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

从孩子们一年级入学时,老师就应该用比较规范、简洁、生动的语言去影响孩子,并不断指出孩子们用词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清楚。如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家庭住址、几口人都是谁、你几岁了,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在一年级,通过识字教学,每教一个字,除了注意字音、字行、字义,还要抓好“说”的训练,那就是用这个字去组词,让学生逐渐去积累词汇,继而能用这个词来说一句话。老师要不断地修正孩子们所造的句子中不合理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们说的能力会有很大飞跃的。

二、激发想象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爱因斯坦也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低年级的老师要使自己“童”化一些,让孩子们内心的好奇充分展示,并能同语言表达出来,最终写出来。

1.想象图片外的事情

看一幅图说话或写话时,孩子们经常容易写成一句仅能表达图意的话,何不让孩子大胆去想图片外的事呢?一年级时,我班郭伟看一幅《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时,就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夜已经很深了,老师还在改小朋友的作业。她的肚子已经很饿了,咕咕叫,老师真辛苦。我这才知道原来当老师是这么不容易。瞧,多么饱含深情。只要善于激趣、巧于启智,孩子们的想象思维就会像汨汨泉水。

2.抓住文章的留白,引导学生想象

苏教版中的每篇文章都文质优美,详略得当。在简略处,让学生大胆想象,丰富语言,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二语下《沉香救母》中,“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这里,让学生想象一下,沉香和母亲分别都会说些什么?孩子们非常激动,说出了许多煽情的话,诉之笔端后,竟成了一篇篇精彩的母子对话录。再如《木兰从军》一课,“木兰脱下战袍,换上心爱的女装”,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花木兰,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各式各样的想法真是太多了。那个爱美的周惠说:“嘿,终于又能穿上漂亮的裙子了,照照镜子吧,我再涂一些口红和指甲油吧。”

3.仿写和续写

课本中的一些优美的诗歌,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让学生模仿文本,进行仿写,对一些故事进行续写,既能丰富想象力,又能增强书面表达力。在学习了诗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后,我让孩子们模仿书上的句式,想象你变成什么?为什么?引导孩子从各个方面想。那平常特淘气的孙松写道:真想变成一片森林,给小动物们安家;真想变成大大火炉,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暖暖身子。看,可贵的爱心和童真跃然纸上。

三、跨学科训练,达到综合性学习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二年级时,我除了任教语文学科外,还兼任本班的美术课,给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美术课上,我不忘让孩子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作品,还在绘画课上,让他们为自己的画配上一段文字,就像我们看过的动画片,印成小连环画册一样,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

经过两年系统、有目标的训练,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写话水平已经象模象样了。基本上能够做到文从字顺、书写格式正确,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标点,为顺利进入三年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现代中小学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