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音乐课堂中“乱”的现象
作者: 陆琴摘 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然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好动、好胜、好玩,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动”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可是他们的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音乐课堂上会发生“乱”的现象。
关键词:心态: 氛围: 纪律: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92-001
音乐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然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动”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可是他们的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音乐课堂上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为了能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老师表情严肃,一节课下来学生歌曲是学会了,可是没有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来。
现象二:老师上课比较随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也不吸引学生,可能老师与部分学生交流时,忽视了其他人,因此造成学生课堂纪律松散,整个课堂乱糟糟。
现象三:学生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验音乐并发表自己对音乐的见解,或许在回答时答案有些不着调,可能有时被认为纪律松散。
分析了以上几种现象,我们要追求的是乱中有序的课堂,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1.老师要有开放、赏识的心态
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弱化自己指导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用自己的热情激励、带动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朵智慧的火花,让他们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
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有体验有情感,不要也不能去苛求孩子有统一的回应。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也应该是五彩斑斓的。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对于异于自己的意见,要鼓励提倡;对于不敢发表意见,要积极引导;对于稍有缺憾的意见,要正确指点;对于完全错误的意见,要宽容大度再善意地纠正。作为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
2.课堂氛围要轻松,但纪律要严明
过分严肃的课堂会使学生思想僵化,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在一定纪律约束下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有一首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既简单又适合表演,同学们非常喜欢,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刚把歌曲教会,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表演了,课堂上“小老鼠”们到处乱窜,高兴得忘乎所以,更有甚者乘机互相打闹嬉戏,我只能停止活动。问:“小老鼠们要是像你们一样,早就被抓住了,他们在偷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心里很害怕,可是又很想偷油。”“贼眉鼠眼,东张西望。”“走路时轻轻地,躲躲藏藏地。”“现在大家知道怎样来表演了吗?我们来试一试。”同学们边唱边表演,把小老鼠表现得活灵活现的,不过表演结束后,这群“老鼠”还是很兴奋,停不下来,于是我说:“以前我们玩过冰冻的游戏,这回我们表演完毕后,大家都要冰冻起来,看看小老鼠们从灯台上掉下来后是什么样子的,好吗?”于是,表演结束后所有的“小老鼠”都“定格”了,仔细看看,每个小朋友演得都很棒,他们自己都觉得好象真的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了。
二、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1.贴近生活,开放教材,把活动权还给学生
按常规,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他们乱得无法收拾而浪费时间,其实完全可以大胆放心地让他们自己实践。如在教《劳动最光荣》一课时,对教材内容作了大胆的补充:教学中我加入了很多生活中真实的劳动工具,我们创设真实的劳动场景,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创改歌词,在帮助小蝴蝶改正缺点的同时,自己也认识到了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需要改正,思想上也得到了教育。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不但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新异度,而且使学生开拓了思维,丰富了想象力,接受了形象的思想教育。
2.师生互动交流,发挥学生的个性
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操作者、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例如教学歌曲《老鹰捉小鸡》时,安排了律动,这个游戏小朋友们都会玩,他们都邀请我一起做游戏,我当然就成了他们的鸡妈妈,在活泼的歌曲声中,我们边唱边游戏,虽然大家东拉西扯,紧张中充满了快乐。又如学习《开火车》时,我首先做火车头,并充当火车司机,带领着大家在设置好的“路线”上行驶,真诚地邀请每一位“乘客”,孩子们个个很高兴地配合,而且随着音乐的节奏做火车开动的样子。我们还搭起了“山洞”,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开火车”的情景。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也会多姿多彩,加上音乐本身所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宽泛性。如《秋天的收获》一课中描写秋天到来时歌曲中是这样唱的:满山苹果笑呵呵,圆圆的柿子红似火,小松鼠采野果,小喜鹊忙做窝。除了这些,可以让同学们想想秋天还有什么情景与其他季节不同,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描绘出来:树叶变黄,慢慢飘落;稻田里一片金黄,准备收割;大雁南飞去过冬……此时的课堂似乎有些混乱,但是我并没有阻止他们,相反为他们播放了歌曲的伴奏,有些小朋友竟然能填上自己的歌词演唱了出来,真的很兴奋,这时的课堂成了孩子们心灵交流的舞台。老师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看法,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态度。他们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深刻地体验音乐,发挥自己的个性,增强信心。
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音符,而是一种由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一种释放、表现自我的创造活动。创造和谐的音乐课堂,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意识,使它成为学生体验情感,张扬个性,塑造人格,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学会相处,学会做人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