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评价
作者: 刘旭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关键词:口头评价; 适时评价; 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10-001
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仅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情况后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实施有效评价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口头评价,凸显教师的教育理念
马斯洛曾经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可见,课堂上的口头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要力求言简意赅,画龙点睛,要做到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情感,避免口头评价“失真”或“浮夸”。
其次,教师的口头评价要力争面向全体,要注意以“点”带“面”,体现合作精神,如“你的思路很正确,这是你们小组集体智慧的体现!”
二、适时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一个学生独立地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只要他们认真地去思考了,即使他们没有解决问题,教师也要予以鼓励,使他们乐于和同伴相互交流。例如在教学计算99×84+84中,发现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①数学素养较好的学生都能巧用最佳解法: 99×84+84=(99+1)×84=100×84=8400。② 一般的学生计算方法为: 99×84+84=8316+84=8400,发现后及时评价:计算结果很正确,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更好的方法了呢?思考片刻后,有的又改为99×84+84=(100×84-84)+84=8316+84=8400。这时,教师又及时评价:有进步,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并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最后发现了: 99×84+84=84×(99+1)=84×100=8400这种方法最简单,这时教师评价道:祝贺你们终于找到了最佳解法。
在教学中当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有可能说出好多的答案和设想,教师这时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要过早做出评价,应该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鼓励其它学生说出更多的想法,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都能展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马上做出评价,其它的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回答了,这必然会导致一个封闭的结果,就会众口一致了,就会失去开放题的价值,错失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机会。如:小红家距离学校8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40米,小红家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平时较为性急的学生甲说:用80+40=120(米)。教师不急于评价,而是对其它同学说:“你们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乙站起来说:“如果小红家和小明家住在学校的同一边,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两家相距的米数是80-40=40(米)。”学生丙接着说:“如果小红家和小明家分别住在学校的两边,并且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两家相距的米数在40米和120米之间。”这时教师请全班同学对以上同学的回答进行讨论,然后再汇报交流,老师再分别对以上三种解题方法予以评价和表扬。通过延迟评价,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让学生自评,既能增加学生进行反思的机会,又能增强学生内省的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评的平台,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把引导学生自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评学习内容
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主要是在课堂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说说自己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些知识自己能够理解运用?哪些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例如四年级下学期的一节期末复习课上,我先让孩子们回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并且把学生自己总结的过程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在交流时发现学生们都能列举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而且各自分析了自己掌握较好的单元,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倍数和因数》这部分内容运用起来易出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较难,建议老师再理一理。
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在他们的要求下,我们又重新细致的整理了《倍数和因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知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想而知,这样不但深刻的理解了知识,而且学习运用的过程亦令人欣慰,这不正是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吗!因此,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提高。
2.评合作交流
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是利用讨论、争辩、交流等方式,而小学生往往善于发现他人在学习中的情况,却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这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自我评价:是否体会到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想法?是否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是否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否能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等?
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说明,激励手段的正确运用能够使学生在感情方面显得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只要在评价时能够多一些润物细无声,少一点实话实说;多一些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少一点自以为是的及时评价;多一些殷切的婉转点拨,少一点粗暴的全盘否定,那么我们的学生每一节课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了让“评”更有“价”,我想,我们教师的爱是评价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