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皆施,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

作者: 李雅

摘 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激发幼儿; 探究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22-001

作为一所以“幼儿科学教育”为特色的老幼儿园,我们直面现实,不仅在硬件创设中融入“安全为本、互动为主”的科技元素,更在师生互动中营造“以人为本、和谐润泽”的良好氛围,充分挖掘身边教育资源,使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游戏中探究科学,在大自然中感受科学,积极地培养了幼儿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

一、直面现实,在硬件创设中融入科技元素

一是重新布局。由于我园是一所已具32年历史的老新村幼儿园,老教学楼楼梯狭窄、楼道拥挤,加上近年生源猛涨,一到孩子活动期间,就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安全和活动质量。前年3月,我们投入了150万元新建了一副房,同时把老教学大楼、科技楼、副房进行整合,调整教室、卧室及专用室的使用范围,使孩子活动更趋安全、科学、合理。

二是巧用空间。我们幼儿园园舍虽然陈旧,但我们精心设计、巧妙布局,使其最大限度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譬如在狭窄的走廊上,墙面的一侧装订上木条作为班级主题墙的延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与墙面互动的空间,另一侧墙面,我们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创设彰显科技特色的环境,一楼走廊“电声系列和科普安全教育”系列,二楼走廊“科学类绘本”系列,三楼走廊“多感官立体墙” 系列,让幼儿拼一拼、摸一摸、摇一摇,在与之互动的同时,感受科学的奥秘,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是丰富形式。老城区寸土寸金,我们利用有限的园所空间,进行合理安排。一走进幼儿园,特醒目的便是“小小生态园”,孔雀、鸽子的喂养成了孩子们的一大责任,如何科学喂养,也成了每个班级研究的课题。前年9月,我们又垦荒开辟了“科普种植园地”, 分田到班,有班级老师、孩子进行播种、管理。“种植园地”成了小朋友探究和提问的沃土;就连家长在幼儿园特色文化的熏陶下,也会常来这块地看看,拔拔草、浇浇水,有经验的奶奶们还会给老师们进行经验指导。

二、重视师资,在策略运用中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为办好幼儿科学教育,我园注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科学教育素养的教师队伍。采取策略有:

1.完善与更新现有制度

首先创新用人机制,分管科学教育的助理到科学教育组长实行竞聘上岗,刚性条件:管理者必须是市骨干教师,在本园工作五年以上,在科学领域做出成绩的老师。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在制度的完善与更新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并在大会上表决通过后,最终定稿。

2.组建与优化特色团队

近年来,我园打破了原有的教师任科固定模式,要求教师各科开花,特别是科学领域,更能做到人人参与。由于一部分青年教师刚刚接触科学领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于是,我们依据团队的力量、群体的智慧,组建了科学组教研团队,由市骨干教师任学科组组长,每周定期对不同层次的科学组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同时基于“一对一”的模式,开展了“特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研讨”系列活动:“师徒结对”、“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结对”、“成熟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骨干教师相互结对”等活动。每次开展科学活动前,由科学特色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选课、说课、磨课,充分发挥特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而园领导也为老师们开展指导培训,及时调整科学活动方案,改进工作方法与工作策略,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节节成熟的科学活动了。

3.传承与创新教研活动

目前,在科学组教研活动中,我们已搭建形成了以下几种研讨平台。

日常教研预案先行平台。教研活动前一周,我们要求教研组长公布教研预案,让教师结合实践对预案中的问题进行预先思考,教研时,教师能在更深层次上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网络课程互动研讨平台。今年,我们与上海星辰学前教育培训中心合作,选择了“名师在线学习课程”中的科学教育,每周三中午组织科学学科组老师进行名师课“观、询、研”活动,从感受名师的风采到根据自身需求提问解答到相互研讨反思,不断提高了教师的行为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量表开发平台。在实施“金种子幼儿教师”的培养活动中,我们开始了课堂观察量表的开发设计历程。我们开发的课堂观察量表具有观察点明确,可操作性强、实用的优点。如:听课时,有具体的观察点,听课者可以针对观察点进行详细观察,用数据记录;评课时能用事实说话,有理有据,使听评课活动更具专业化和针对性。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开展中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我园坚持实施“八个一”科教工程,并不断的丰富、完善,构建了具有我园特有的多元化科学教育层面。每一个幼儿和教师、每一个家庭,在脚踏实地地实施“八个一”活动中,收获着丰硕的成果……

所谓“八个一”即:每天一则科学小常识(小故事)、每半周一个科学小游戏、每周一个科学小实验、每两周一次家园科教互动、每月更换一次科技小墙报、每季一次科普实践、每学期开展一次科技小制作评比、每年五月举办一次科技节。去年3月-11月,我园的科技系列活动会一一开展:“科学小常识、小故事”,让每一个孩子自信地走上舞台讲述科学故事,从中学习科学家的勤奋、探索精神,明白道理,增长科学知识;“科学小墙报”体现了教师的水平,发掘了教师的潜力,为老师加油充电;“科学小制作”发动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让他们了解我园的特色,支持配合家园共建,在与孩子一起的制作中收获颇多;每月一次的“科普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孩子们与老师的最爱,有助于他们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增长知识。每学期的“科技节”活动,为期一周,更是引人注目,“科学幻想画比赛”、“科学智力大冲浪”、“创意无限变费为宝”等活动,常常吸引着家长及经过的行人停下匆忙的脚步,情不自禁地对孩子们精彩的展示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给孩子们增添了一份自信和鼓励。

总而言之,我们一直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科学、童趣、开放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努力!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幼儿也获得了主动探究的活动空间,激发了探究兴趣和好奇心,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