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有效的园本研训 放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 俞洁摘 要:打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 园本研训;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24-002
近年来,我园始终以园本研训为重要抓手,利用幼儿园这个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园本研究和园本培训结合起来,积极构建以园为本、以研导训、以训促研的有效园本研训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着眼于队伍的培养,让能力强起来
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好的园本研训离不开园长的有效领导,但更离不开直接管理与组织园本研训的副园长和教研组长们。如果说教师是园本研训的主力军,那么幼儿园的教研管理者(副园长、教研组长)就是这支主力军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可以说,这支管理队伍工作执行度如何直接关系着幼儿园园本研训质量的高低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建设好这支队伍是近几年我园一直重视的工作。
(一)抓—抓紧、抓实
1.抓紧:抓紧对教研管理者思想的引导。经常与教研管理者进行个别、集体的交流,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并及时将现行教育发展的状况与她们沟通,使教研管理者增强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树立“我的部门我负责,追求有效教研”的思想,为开展园本研训提供思想保证。
2.抓实:抓实对教研管理者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教研管理者,其管理的经验和能力不同,面临的管理问题也不同。因此,在平时工作中,认真分析并找准教研管理者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培训和指导。一是外出培训。我们创造机会让副园长和教研组长参加相关的培训,有园长岗位培训,骨干引智培训,有园本教研专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等,开阔视野,提高意识,学以致用。二是园内指导。在园内定期给予实际的引导和帮助。每周有部门工作记载表,园长每周检查,了解教研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对于每个教研管理者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给予提醒和建议,帮助她们理清管理思路。每月定期组织召开教学部门会议和教研组长会议,让副园长和教研组长总结和汇报自身的管理工作,与会人员一起交流,找出每个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教研管理不断走向精细化。三是活动提升。根据教研管理者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教研管理中出现的困惑、想法,我们通过各种活动给予她们帮助和解决。如:组织开展园际单位副园长的管理经验交流会,既让副园长能对自我经验有总结,也对其自身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思考。针对教研组长对教研管理内容不明,思路不清的问题,我们组织开展幼教片区年级组长的经验交流活动,让教研组长们学习优秀教研组长的管理经验,反思自己在实际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教研组的管理水平。针对有的教研管理者为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不高而困惑时,我们不是简单的说几句空话,而是以某次教研活动为案例,与教研管理者一起分析研讨,使教研管理者实实在在发现了自身困惑的原因,从而调整自己的教研策略。总之,发现问题,抓实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教研管理者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放—放开、放平
1.放开对教研管理者的束缚,给她们独立管理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园本教研是一项“授人以渔”的工作,因为教育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教育问题面前游刃有余。但“鱼”易得,“渔”难求,为了使教研管理者能管出成绩,我们采用放的策略,从而让副园长、教研组长用自己的管理方法,能独立抓到“鱼”。首先是放开思想的束缚。平时园长经常鼓励副园长、教研组长,鼓励她们有想法、有创新,及时发现她们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调动了她们管理的积极性。如对于新教师培养的问题,副园长产生了蜘蛛网式的培养方式,让新教师在纵横交错的培养网络中弹性发展,既为新教师选择适合的师傅给予一对一地指导,同时根据新教师成长的状况适时、适宜地将她们吸纳到青年协作组、骨干引领组、专题研究组、特色研究组别等当中去,通过横向、纵向间的调整,使新教师能从各方吸取经验,快速成长。对于副园长这个想法,我们及时支持,鼓励她实施自己的想法,没有了思想包袱,有了园长的支持,副园长大胆尝试,使我园对新教师的研训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是放开行动的束缚。给予她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园本研训中,我们不仅让副园长、教研组长有创新的思想,同时,鼓励她们能放开行动的束缚,大胆进行实践。如在园本研训中,各教研组可以根据幼儿园总体研究的要求,目标一致,但园本研训方式可以创新。也可以在完成大任务基础上,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开展各具特色的园本研训活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副园长、教研组长们放开手脚,逐渐做到了二像,像“园长”一样的管理:像园长一样关注幼儿园的园本研训,想在前,做在前,主动积极地规划、组织、协调本教学组的教研活动;像园丁一样的呵护:全面为本部门教师服务,提供教研所需的人、财、物的保障,让每个教师体验到关爱、激励、支持,从而乐于参与教研,主动参与教研,在教研中成长。
2.放平自己的心态,给教研管理者自我调整的时间。在教研管理者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给予她们自我诊断和调整的过程,尽量避免对她们提出太高的要求,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她们在管理中的成长过程。我园有一名教研组长,思想要求上进,业务能力也较强,但管理经验欠缺,出现园本研训教师积极性不高,园本研训活动不丰富等问题。她本人也非常着急,生怕我们园长层对她另眼相看,不信任她,因此出现了情绪低落,郁闷的状态。了解一这情况后,我们及时与她沟通交流,首先让她发现自身的优点;其次,减轻她思想的压力,这是新教研组长成长的过程,是正常的,不需要过分焦虑;再次,我们及时给她一些建议和方法,树立她能管理好,开展好园本研训的信心。在顺畅沟通后,我们经常关注和帮助她的管理,不久之后,这位年级组长很快适应了教研组长的角色,把园本研训顺利地开展起来。
二、着眼于方式的转变,让教研活起来
在我们以往的园本研训中,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组织理论学习形式单调,教师只是倾听者,缺乏主动性,学习效果不佳。二是教研形式呆板,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研讨难以深入,缺乏层次的思维碰撞与共鸣。三是教师的差异性大,发言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研组织者难以把控现场状况,出现了“死水潭”的现象,缺乏生机和活力。为此,在教研管理者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在教研的方式上进行了研究和转变,进一步注重了“参与式”的园本研训方式的研究,通过过程参与,变换形式等途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的个体经验,引发教师合作互动、实践反思、解决问题、达成共识,从而让教研活起来。
(一)强化参与过程,激活教师的参与意识
1.确立参与研究专题。我们的园本研训摈弃以往随心所欲找内容,无目标,无专题,无切入点的三无现象。而是在每年的开学,就确立园本研训的重点,确立学期中研究的教研专题。研究专题的确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研讨教学困惑和专题需求,确立主要方向。(2)相关部门干部和园长一起参与拟定切入点、搭建初步框架。(3)副园长撰写幼儿园总的教研专题研究计划。(4)园长、教研组长参与研讨,明确幼儿园总的教研专题目标,修订专题计划。(5)每个年级的两位教研组长商量研讨,由一名教研组长撰写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计划。(6)组员一起商讨教研组的教研专题计划,提出修改意见,教研组再次修改。以上这些环节,我们采用的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制定方法,从而使每个层级的干部、教师都参与到园本研训计划的制定中来,提高教师的研训意识。
2.建立激励制约制度。幼儿园建立了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园长为第一执行人、教研组长为第一操作人的三级园本研训管理网络,完善教研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在原有教研组的公开课奖、优秀案例奖、优秀论文奖等以外,我们增设了教研主持奖,参与积极奖、教研金点子奖、先进教研组奖等。努力构建园本教研的新机制,激活了教师的参与意识。
3.完善教研活动流程。我们要求不管是学校的大教研活动,还是教研组的小教研活动,整个教研活动的流程应该清晰明了,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研讨方案,每次活动前要制定详细的教研方案,包括日期、地点、参加人员、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目标、活动准备等,研讨方案的制定能帮助组员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增强自主意识。(2)预设提升点。要做到有效提升,必须要预设与本次活动相关的问题链和提升点,我们使用较多的方法有理论归纳的提升、要点提炼式的提升、鼓励评价式的提升等。(3)开展活动。各教研组按照方案计划开展研讨,园长、业务园长参与研讨,教研组长做好相关的活动记录和资源积累。(4)活动反馈。组长结合集体教研后的点评,以及组员的反馈、现场情况等进行反思与微调,为下次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一个完善的教研流程,组织者会调动多方智慧,必然会打破“独自一个人(组织者)奋斗”的工作状态,强化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
(二)不断变换形式,激发教师的参与兴趣
1.变换学习方式。教研活动中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改以往填鸭式理论讲授、专题讲座的形式,尝试几种新的形式:(1)专题讲座问答式。即提炼专题讲座的重点问题,或把难以理解的问题化为若干小问题,以插入式提问的形式渗透在整个讲座中。这种模式不仅让教师仔细倾听、积极思考、自觉互动,还能把学习的重点提炼出来,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和掌握。(2)自主集体双向式。即先把问题事先抛给教师,教师通过文件、书籍、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集中交流,这种方法比较实用,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实践层面的研讨。(3)学习成效验证式。对于一些需要教师熟知的理论知识点,我们采取验证式的学习方式。如利用研讨前的几分钟请教师回顾游戏的特征,具体该如何理解,让教师进一步理解知识点。
2.变换研讨形式。研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重在不断调整和更新,我们采取的方式有:(1)小组讨论式,即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这种形式可以调动教师研讨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参与进来。(2)表格梳理式。即在实践分享中采用表格梳理的形式展开,一方面增强了视觉清晰度和互动效果,另一方面暗示教师要仔细倾听,参与分析。(3)网上论坛式。即教研组长事先在论坛上抛出探讨专题,教师通过发帖的形式参与讨论,这种形式可以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同伴的观点和想法,并在深入思考后回帖,是教师间互动的有效策略之一。
3.变换互动形式。为了改变研讨时发言者太集中的状况,我们采取了(1)以强带弱式,即让教师两两结对商议问题,然后推荐发言。(2)个别预约式,即升级前告知个别教师本次研讨的专题,给予其充分的准备。(3)趣味游戏式,主要有抽任务卡游戏、击鼓传话筒游戏、便签式、表演式(包括唱歌式、快板朗诵式、小品表演式、角色扮演式)等。
(三)创新活动方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1.大教研活动的观摩。我们组织教师观摩副园长组织的教研活动,这项观摩中,副园长既是组织者又是被点评者,全体教师是参与者,同时也是活动的点评者。活动前期,副园长有目的选择一项教研活动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她事先听取教师们的意见,这个过程也让年级组长了解副园长是如何选题的。活动中,副园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围绕一个内容逐渐递进,让教师在丰富的活动中参与到教研中来。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对副园长组织的活动进行点评。
2.小教研组活动的展示评比。每学期,我们会组织各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展示评比活动,园领导全程参与并给予现场点评。如上学期,我们开展了“我的培训我作主”的年级组教研展示评比活动,大班教研组展示的教研活动主题是:故事表演中的问题与指导。中班教研组展示的教研活动主题是:学习性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的指导。小班教研组展示的教研活动主题是:如何有效开发与利用阅读环境资源。每个教研组展示的主题都来自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是教师所需要。研讨的内容每个年级组都注重了内容的层次性、递进性,有效性。研讨的形式更发挥了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轻松愉快,教师参与积极性极高。活动结束,请观摩的其他两个教研组教师围坐一起商量研讨汇总,请展示的年级组也进行总结反思。然后观摩的两个教研组请出代表,说说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感受及观摩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园领导对该次教研活动目标的达成、组员的收获、过程中的互动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教研组展示评比活动,为全园教师提供了参与、互动的平台,真正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
虽然我们着眼于园本研训,但我们并非为了研训而研训,而是将目光放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信在正确的理念支撑下,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的园本研训将会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