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进行自主的探究

作者: 陆菊仙

摘 要: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一要选择适宜的科学探究材料;二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住孩子身边的科学现象;三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需要,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四要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位幼儿都体验到科学探究活动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 科学活动;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26-001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所谓科学探究(可简称为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如何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学会自主的探究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宜的科学探究材料

1.在教学活动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探究材料

在大班科学拆装圆珠笔中,我选择了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珠笔作为探索的对象。圆珠笔的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颜色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且圆珠笔拆装方便,很好地满足幼儿操作学习的需要,且容易取得成功,很适合大班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对象。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有效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在科学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材料。只见瑞瑞将一个个沉浮的物体慢慢的放入水桶中,然后很开心地说着:“原来积木在水里是浮起来的呀,我还不知道呢!”只见她又自言自语地说道:“不知道这个看上去重重的小花瓶能不能浮起来?”“那你先猜猜吧。”我在一旁说道。瑞瑞拿起小花瓶,掂了掂说:“它这么重,我猜肯定是沉下去的。”只见瑞瑞小心翼翼地把小花瓶慢慢放入水中,却很诧异的发现这么重的小花瓶在水里是浮起来的,她连忙惊奇的把结果告诉了我。这个现象似乎困惑了她,于是我对她说:“你仔细瞧瞧小花瓶摇摇晃晃的在水里,看上去像什么啊?”“像一只小船。”她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对啊,小花瓶跟小船一样虽然很重,但是它们的肚子都是空空的,所以就浮起来了呀。”“哦,原来是这样啊。”

幼儿科学活动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对所探究的对象有兴趣。整个游戏中瑞瑞始终都是在自由的探索,我始终是一个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观察者和过程的指导者。为了引导幼儿能更好的发现沉浮的现象,我又及时进行了语言的提示来引导,这既有启发性又有目的性。

二、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住孩子身边的科学现象

幼儿的学习具有情绪性,当他们情绪高涨的时候,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注意到了什么马上就要问,想到了什么马上就要说。最近天气急剧变冷了,寒风吹到了脸上像刀刮一样刺疼,看来是快要下雪了。果然,在一天的中午下起了雪,突然有一个小朋友兴奋地叫了起来:“快看啊,外面下雪了,真好看!”我朝外望去,外面果然纷纷扬扬的下起了大雪。这下教室里像闹开了锅一样。我看到缘缘、琦琦、詹和等好多好多小朋友早已迫不及待地伸出他们的小手在接飘下来的雪花。“哇,小雪花落在手心里凉凉的。”詹和开心的说。“你们看,雪花刚落在手心里怎么就没了?就变成水了呢?”缘缘好奇地问着旁边的小朋友,詹和说:“因为我们的手太烫了,雪花受不了就没了。”冯羽说:“因为雪怕热。”只见他们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我轻轻地走了过去,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你们再想想我们在哪里才能看到雪呢?”冯羽立马接到:“在冬天很冷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雪。”我点头同意了,我再接着追问:“那在炎热的夏天如果你吃着冰棒,吃得慢了会怎样呢?”小朋友异口同声地答道:“会融化的。”“恩,对了,那你们再想想小雪花为什么会在小手心里融化呢?”只听见小朋友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小雪花也像冰棒一样喜欢待在冷的地方,它怕热,一遇到热就会融化,变成水了。”我补充道:“原来雪是在低温时才会形成,一般得在零度以下。”

在此次观察中,我及时抓住了幼儿感兴趣和好奇的事物——雪,再通过启发性的提问来引导幼儿发现雪的形成与温度的关系。在引导幼儿发现雪的形成与温度的关系时,我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贴近幼儿生活,让他们回忆自己在夏天吃冰棒时的感受来发现雪喜欢冷的地方,怕热这一特点,来发现雪与温度的关系。是的,也许在冬天看到雪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可是正是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才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作为教师就要细心的观察幼儿,体察幼儿心中的疑惑,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并提供适当的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的大胆探索与表达,进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三、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需要,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

在大班科学《转动的乐趣》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各种可转动的物品,如:呼啦圈、光盘、积木、风车……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可没过一会,却有小朋友告诉我,周文雄把一张光盘撇断了,我气呼呼的问他:“为什么你就不能好好玩呢?要搞破坏。”周文雄却委屈的说:“我本来想在光盘上掰条缝然后再把另一张关盘卡进去,因为我觉得这样光盘能转得更快、更久一些。”“对哦,他这个想法非常不错,通过两张光盘的拼插后,使光盘更稳了,转得更久了。”听完他的想法后,我立马向他道歉,是老师没弄清状况就责怪你,于是我又提供了更多的光盘让周文雄拼插,去继续验证他的这一猜想。

在孩子心中,教师是具有权威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需要,不要用权威而泯灭了孩子的探索需要。孩子们的有些破坏性行为其实是他们主动探索的表现。如果教师仅仅为了玩具的无损而制止了幼儿的主动探索,这是不值得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民主、开放,利于幼儿探索的环境,使幼儿能够抛开教师的束缚,大胆地尝试和创造,让他的行为能在内在的驱动力下自由发展,更好的维持幼儿的主动探索。

四、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位幼儿都体验到科学探究活动的快乐

不同的幼儿其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个体活动方式等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可多采取小组或个别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既有个体自主活动,又有小组交流合作,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对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幼儿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