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作者: 王继婷摘 要: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步伐。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主动探索; 鼓励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32-001
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呢?
一、激发兴趣,促使学生想学、乐学
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引入游戏,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游戏法是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例如三年级学生的指法练习教学,是很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不愿意学,更加不能有效地进行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采取同桌或小组比赛的方式,学生在“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例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的过程:首先利用视频软件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借此激励学生:“只要肯动脑筋,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你们也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贺卡。”学生们都积极地动手操作起来。
3.相互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或学习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这就要求创造思考教学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使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正是学生不断探索,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才能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创造性统一起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知识,而发现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精心设计可供学生观察思考的情景,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产生认知冲突,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思考问题,变学习新知识为探究新知识。
例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与人格的个体,其创造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创造者往往是异想者。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往往会偏离教师的原定教案。对于这些学生在探究时“违常规”的提问,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解题时“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是一点点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这种敢于提问,发现矛盾,并探索解决矛盾的过程,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即使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也不能批评指责,而要点拨启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柱和情感上的满足,这样才能各抒己见。当学生有新颖的想法时,要多加鼓励,让其保持喜悦心境,体验成功和创造的欢乐,他们才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说敢做,不断创新。如果生活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训斥声中,想象力和求异力就会被束缚,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例如平常教学“调整图形”、“组合图形”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多元化评价。
知识经济已经来临,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更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使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的国家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