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中引入“走班制”之探析

作者: 许艳倩

摘 要:游戏是一种启迪智慧、接触社会的有效方式,游戏也伴随着儿童快乐的成长。其中,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运用十分广泛。但是传统的角色游戏也存在着幼儿自主性不强、教师负担过重等负面因素,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恰能弥补传统角色游戏的不足。本文透过对角色游戏和走班制的研究,旨在探求二者有机结合之途。

关键词:走班制; 幼儿园; 角色游戏;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92-001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开放性地运用自身对现实反应和抽象想象,创造性地实现对故事情节进行延续和发展的一种游戏。通常情况下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但是现今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组织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重成人化轻儿童化,重教育化轻情感化,重形式化轻内容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缺失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其中情感缺失则成为“重灾区”。在游戏中过多的考虑游戏的形式安排和教育目的,而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愉快情感。

一、角色游戏中引入“走班制”的理论基础

“走班制”是指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可以从自身的兴趣和对活动的想象、憧憬来选择性的进入特定的游戏活动中。可以说“走班制”是一种分层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教学思路,是为了实现因类施教、因需施教,真正的承认、尊重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极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挖掘和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一些相关教育理论也印证着“走班制”模式的科学性。

1.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可以理解为儿童发展有着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不同的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不一样的。“走班制”形式下的角色游戏旨在寻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美国教育家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遗传与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条件,占95%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差异,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他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运用恰当的方法,给予合理的程序等,就会给有差异的学生带来成功的可能。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走班制”形式下的角色游戏旨在“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二、角色游戏中引入“走班制”的现实需要

传统的角色游戏的开展都是教师把角色游戏主题事先确定好,并形成固定场地模式,让幼儿在规定主题场景中选择角色游戏。这种传统角色游戏看似动员了教师和幼儿,但是效率是有限的,具有先天的缺陷。对教师而言,负担相对较重,每次开设新的游戏,教师将安排整个游戏过程占用了教师大量的课外时间,很难有精力在游戏案例中寻找幼儿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也很难对游戏案例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只求完成任务。对幼儿而言,幼儿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培养。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角色游戏中,教师先设计好游戏角色,然后幼儿予以实施。幼儿的行为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的,这些是不利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难以真正达到角色游戏的教学目的。对游戏本身而言,传统角色游戏效率低下。传统角色游戏中教师分配游戏角色,造成幼儿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游戏效率不高,有的幼儿甚至故意捣乱,游戏难以得到良好的成效。

而“走班制”则为打破传统角色游戏瓶颈提供契机,它打破了原来固定不变的游戏模式,不仅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因材施教原则得到真正的实现,还能培养幼儿适应环境、与人交往等社会性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引入“走班制”对解放僵化的传统角色游戏具有很大作用:

一是减轻教师负担,增加教师的思考性和观察力。减少对日常工作中的无用功,有利于教师对游戏的深入思考和细致观察,这样一来,教师对游戏的理解更多了,对游戏的开展也不流于形式,可以更多的向老教师、骨干教师学习,使得教师有限的时间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学习,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

二是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走班制”引入角色游戏最主要的优势还是体现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解决了传统游戏中教师分配游戏角色的弊端。老师只需提供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层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与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

三、角色游戏中引入“走班制”的制度完善

在角色游戏中引入“走班制”,无疑会对传统角色游戏起到扬弃的作用,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难,但是如何使走班制和角色游戏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用,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1.真正赋予幼儿主动权。赋予幼儿主动权则需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走班制”引入角色游戏之后,同样的环境要适应不同的幼儿,这样角色游戏区的环境设置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空间,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吸引幼儿主动游戏。

2.教师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在游戏准备阶段,不同班级的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特色以及自己的特长,设定一定的游戏主题,以便于幼儿选择兴趣所在,并引导不同的幼儿选择不同类型的游戏,以使得该游戏正是其兴趣所在,真正融入到游戏之中。游戏进行阶段,教师应发挥好辅助作用,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指导,着重培养并完善幼儿的角色意识。

可以说,“走班制”的游戏模式能很好的改变以往“教师游戏幼儿”的情况,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真正体现游戏的本质,真正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幼儿体验到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