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中数学化的体现
作者: 张玲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数学; 教育方法;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94-001
陶行知先生说:“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
一、注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将操作材料生活化
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选择幼儿熟悉、喜爱的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应用。例如插塑玩具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它以五彩缤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吸引着幼儿,数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它,让幼儿进行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还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进行排序、分合、加减的操作练习。
二、注重利用生活环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一些显性和隐形的生活环境,而善于利用的老师就能将这些生活环境融入到数学活动中。同时,我们也会给幼儿提供一些学习数学的显性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班数学活动《感受一分钟》中,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十分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但我把它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插雪花片、抛沙包、看动画片等活动来感知时间、体验时间,从而珍惜时间;再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是摸不着的、抽象的,但是我们的一日生活是有时间可以遵循的,起床、吃饭、游戏、家长接送、睡觉等都能给孩子时间的提示,于是教师把整点、半点的时钟画面与这些活动有机结合,幼儿在反复观察的过程中就很自然地认识了时钟。
在区域环境中提供一些颜色不同的手套、鞋子,让幼儿学习按颜色配对分类。数学区域中提供大小不同的杯子、勺子等,让幼儿学习按大小排序。通过这些环境的设置,让幼儿体验到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也能用来玩、用来学习,让他们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三、注重教学实践,将学习方式生活化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如幼儿在挑选合适的物品、估算其价格(对于价格不是整数的物品,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估算)、算账、付钱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有关于数的组成、十以内的加减等相关知识。在此方式下,幼儿学习数学更感轻松、愉快,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在情境的渲染下,幼儿的活动兴趣相对而言比较高,对知识的掌握也相对比较好,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在给小动物“喂食”时,教师可以创设一片大草原,摆放许多牛奶盒做的动物嘴巴,幼儿可以自由地给小动物们“喂食”。在“铺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给小动物铺路的环节,通过图形的比较,认识图形并填坑铺路,提高了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发展了比较的能力。
让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很多数学知识,仅靠教师的讲解幼儿很难理解和接受,需要幼儿的亲身实践。例如几根筷子连起来等于一根绳子的长度,幼儿仅靠眼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实际的测量才能知道;一分钟能做什么,幼儿可以想出很多的事情,可真正能做些什么还是需要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才能知道。通过实践得到的结论相对比较准确,有说服力。
四、注重教育契机,将学习环境生活化
数学活动存在于我们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的周围随时都有很多数学教育的契机。如幼儿在进餐、吃点心时,可以进行一一对应的教育,一个小朋友,一个碗、一个茶杯、一把小勺;排队时可以进行第几个、第几队的序数练习;户外活动时小朋友拍球、跳绳时可以练习数数;此外,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边玩边练习创编应用题,如我有两个红色的雪花片,三个蓝色的雪花片,我一共有多少雪花片?
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促进幼儿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幼儿在看完图书,将书送回书架上时,总是摆放不整齐,影响图书角的美观。于是,我们就请孩子们想办法,在大家的讨论下,决定在每层书架和每本图书上标上数字,这样一来,图书摆放整齐了,孩子们也知道了对号放书了,真是一举两得。此外,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把环境布置与数学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因而我们教师应该顺应社会需要。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对幼儿园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创设环境,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还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来,将知识回归生活。这充分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性,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幼儿所喜爱。
参考文献:
[1]刘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