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工作艺术化

作者: 顾淑芳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护好儿童,需要家幼共同努力,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如何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一直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在与孩子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孩子是我们服务的对象,除了要积极主动的去多工作以外,还要让家长认同你、接受你,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

关键词:家长工作; 素养; 尊重;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95-001

幼儿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礼仪素养得体化——和谐环境的必备素质

1.教师自身礼仪品质的塑造

教师的礼仪素养是参差不齐的,作为一名自尊自爱自制的老师,采用“自我提醒”和“适度展示”是非常必要的。所谓“自我提醒”,就是每天必须自我提醒或相互提醒有否使用礼貌用语,有否微笑服务等等。班级是个小社会,但又不同于真正的小社会。在师德规范的制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单纯,但有时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因素。例如个别教师经常会下意识地在家长面前突出自己,穿名牌戴名表甚至浓妆艳抹,虽然这一类教师暂时性从家长的口中得到了认可,但事实上在家长的心目中个人素质大打折扣。这样做既违背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礼仪,又得不偿失。因此,教师自身礼仪品质的塑造,自身师德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2.与家长沟通、协调时的基本礼仪

(1)“若即若离”的家园关系。“即”就是适度地接触,适度地聊。有的年轻老师,在和家长聊孩子问题时,不知不觉会扯到个人问题上,有时还会涉及个人感情和经济问题。有的老师个人心理素质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分男女老少,一股脑儿地向家长倾诉,以求一吐为快。这样不仅有损自身形象,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纠葛。所以在和家长交流时要充分把握好尺寸。

(2)“一视同仁”的师幼关系。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和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其次是对不同的家庭背景的家长,沟通的方式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我们老师最愁和老人交流,而现在老人接孩子的最多。老人更多关心孩子们有没有吃好、睡好、是否听话、是否调皮捣蛋,这些方面确实很重要,既然老人关心,那我的沟通就从这里切入。先和他们谈谈用什么办法来增加孩子们的食欲,改变他们的偏食习惯,用什么办法使孩子们睡的好,要从孩子们的优点谈起,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谈孩子们的不足,这样循序渐进,使老人接受我们的教育方法,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态度,争取老人配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二、认真负责常态化——和谐环境的有力保障

1.尊重家长,关注了解每一个孩子

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这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时如果教师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如对爱挑剔的家长,教师不能简单地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教师应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表现,对“多事儿”的家长,教师要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来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家长的埋怨,如有的小朋友,一直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拿不到小奖状,家长背后对老师有点意见。对总不放心孩子的父母,教师要主动帮助其调整好教子的心态,请家长来园看半日活动,向家长推荐有关家教方面的文章,经常性地和家长约谈。

2.注重细节,想家长所想

家长判断我们的工作标准很简单,就看幼儿穿着,在每个班(尤其是小班)都有个别孩子生活能力等各方面都很弱,经常穿反衣裤或鞋子,如果没能及时发现,第二天家长就会提出意见,我们把家长的意见视作平时工作的最好反馈,这本身是一种沟通,接受并及时改进,对提高自己工作水平是很好的机会,一方面我积极地寻找自身工作的漏洞,着手改进,另一方面,我特别注重孩子的细节,辫子是否松了,衣领是否翻整齐,衣服是否束好等等,在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内,我总是要一一检查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了,午餐午睡的生活习惯进步了,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的表扬,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肯定。

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

如:1.定期家访,保持家园联系,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纠正孩子的两面性行为,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使用好家园网站,针对孩子近期表现,向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也请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家园双方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孩子。

3.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

4.充分利用家长问卷法,进行分析,总结,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5.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以便配合我们的工作。

总之,跟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幼儿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对症下药,因人而异。那么磨擦就会少一点儿,关系就会比较融洽些,家长工作会更有成效一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