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英语人文性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 范运刚摘 要:人文主义教育主张: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教育从根本上是一个人文过程,是相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2011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开篇明确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二者不可偏废,那么弄清楚英语教材中蕴藏着哪些丰富的人文性元素,是怎样分布在文本中的,以及如何挖掘和进行渗透教学,是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人文性; 英语教材人文性; 人文性元素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131-001
一、英语学科中的人文性
国内针对语言学习方面的人文性研究是从《“人文说”和“工具说”的分歧》(王尚《语文学习》1997,07)和《语言的人文性——“语言哲学对话”》(于根源,1997)开始的,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文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体现为一种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的精神内涵。英语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英语学科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历,开阔视野,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学科功能属性。人文性元素,是英语教科书中所呈现的人文性素材、成分或蕴含在文本中有待开发的人文性资源等。
二、国外英语人文性教学研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早就提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这就是一种基本要求,指出教育对人培养的重要作用。16世纪著名的英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阿卡姆在语言教学中溶入了人文思想,他认为,教育中的人文主义就是用文学去铸就成人的心智。在他看来,拉丁文学中的一些经典著作凝聚了人类思想精华,是铸造儿童心灵的最好材料。
20世纪下半叶,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1969)中明确了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期间“人文主义流派”中的美国心理学家卡特罗的“沉默法”,美国的教育家库兰的“集体语言学习法”,保加利亚罗扎诺夫的“暗示法”等共同主张要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思想。
上述著作都是站在教育对“培养人”作用的高度,宏观上阐述人文性教育与外语学科教学的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对英语教学具有宏观指导意义,但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微观指导而言,这显然缺乏针对性。
三、国内英语学科人文性教学研究现状
通过检索发现,真正有外语人文性教学研究的是从2001年李娅玲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开始的,之前专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一)论文数量及研究时间分析
作者在中国知网CNKI网站中检索包含“英语人文教育”关键词的相关论文共有180篇(从1997年到2015年间),在上述文献中又分别以“小学英语人文性”,“英语教材人文性”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依次是21篇、19篇相关文献。针对小学英语人文性教育研究的文献仅有21篇,只占到整个英语人文性研究文献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相关研究是非小学阶段的,国内1997内开始重视语言人文性教育,到2009年真正关于小学英语人文性研究《当代中小学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研究》(郝焕香),时隔了13年,次年出现了《小学英语“人文性”教学初探》(李莹《基础教育研究》)。只有三篇相关“小学英语教材人文性”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主题分析
检索到的180篇相关英语人文教育文献,可以纳入以下五个大的主题。
1.提出目前有关英语人文性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及问题解决的策略,以《中国外语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研究:现状、局限与展望》(章柏成2011《教育与教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的人文性困境及出路》(周艳培 学士学位论文2009)为代表,提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现实存在着“变色”的学校文化(受应试教育和形式主义的笼罩),并提出了人文性英语教学要从应试教育中跳出来,注重学生的成长。
2.主张英语学科双重属性的统一,以《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李恩红2012博士学位论文)和《初中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傅瑞屏2012《基础教育研究》)提出英语课程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出存在“文化品格”失落的现象,重视文化在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以具体课例来说明人文性课堂建设的思想和方法。
3.英语人文性教育教学的方法指导,以《初中英语课堂人文性教学活动的方法》(张焕池《考试周刊》2014.9期)《小学英语人文教学的几点建议》(林福庆《考试周刊》2014.38期)归纳了小学英语人文教育具有考核性、个体关怀性和教师服务性三种特征,并对教师与课堂教学提出了人文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4.英语课堂人文性组织和管理,《以人为本的小学英语课堂管理》(匡茜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为代表的文章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包括教学人本性、目标多元性、过程开放性、活动主题性、方法情境性及评价发展性;选择了一些案例说明了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设计形式多种多样的真实活动,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5.英语教材人文性资源方面的研究,以《对小学英语教材的“人文性”分析与感悟》(沈雪波《考试周刊》2014-02-05)和《人文教育在英语新教材中的展现》(周焕灵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26)为代表,认为新形势下,从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自始至终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2012年《发掘教材人文内涵,实现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黄美琴新课程2012-11-28)《浅议2012年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人文性》(金月欢新课程2014-09-28《对小学英语教材的“人文性”分析与感悟》(沈雪波考试周刊 2014-02-05),一致认为从英语对话在学生表达机会、异国文化和礼仪的熏陶中的作用。
纵观以上研究,不难看出对于我国英语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的匮乏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现状已有了清醒的认识。然而,迟来的英语人文性教学研究,与目前英语学科人文性教学的要求,与一线教师人文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的紧迫性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