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初中数学备课组教研模式的实践
作者: 潘小艳摘要:集体备课强调教师间的合作研讨,对发挥教师的团队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学数学集体备课的背景和意义、我校集体备课的基础和保障、内容和原则、措施和做法、效果和成绩、集体备课的再认识等六个方面,总结了我组集体备课的有效实践与创新管理。
关键词:集体备课;提高;认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14-002
一、集体备课的背景和意义
1.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育、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使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而教师个体接受新知识的途径毕竟有限,所以需要集体的合作、积累和扩充。
2.课程改革的需求
苏科版数学教材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及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单凭教师个人的素质难以很快跟上改革发展的进程,需要集体的研讨、交流和共识。
3.学生学习的要求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入学基础不理想。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靠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困难的,需要集体的力量。
4.教研组建设和师资培养的需要
我校是由兴化市戴南镇政府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创办的公办初级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需要师徒结对,更需要集体的培养。
二、我校集体备课的基础和保障
我校数学组的师资相对其他备课组较强,结构合理。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中学一级教师16人。许多教师教学中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原则
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上好课是为了优质的教学效果。因此集体备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备课要关注从大方向到小细节
大方向一是要研读课标,深刻理解新课标;二是要吃透教材,通读教材内容,熟悉教材中前后知识的联系;三是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小细节。也就是教师头脑中始终要有学生意识,知道所教的学生需要什么,这样在备课时教师设计教案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2.备课要体现从具体到抽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很大不同,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方法引领”、“自主构建”、“互动体验”、“能力提升”、“智慧建构”等活动。因此,备数学课,一定要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3.有效备课的具体做法
集体备课为主,个人备课为辅。集体备课要备切人点,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引入教学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课后反恩要及时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上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四、我校集体备课的措施和做法
1.每学期初制订计划,统筹安排
每学年第一次教研组活动,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教参,根据要求和教学实际规划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做到每学年、每学期,每个章节环环相扣、统一衔接。
2.共同研讨,集体备课
2.1每周一聚,落实备课
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我校三个年级数学备课组每组蹲点校长一名,负责全程参与,具体落实备课。活动主要做好四件工作:
(1)对周一上午组内第三节课开课的老师的课进行研讨。
(2)各人对已完成的上一周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3)对已备好的即将施行的下一段教案再加工。
(4)指定专人负责下阶段的备课任务,共同分析下一段教学时的重点、难点、典型问题和易忽视的方面。
2.2每节一备,专人负责
一般以课本中的一大节为任务,落实到每一位教师,主备教师根据共同商讨的备课精神要点和素材,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备好书面教案,下次教研活动时带过来;二是做好部分教学课件;三是把电子档发到校园网数学备课组文件夹内。
2.3刻苦钻研,个性发挥
每位教师拿到公共教案后,根据教材内容,把公共教案再加工变为个性教案,根据所教班级实际,再修正补充和发挥,进行个陛化、细化备课。
2.4疑难问题,集体决定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教材的不断改革,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备课组往往对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然后统一意见。
3.相互听课,共同提高
3.1组内听课公开
备课组内教师有一个约定:无论什么时间,相互之间听课开放——推门听课。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之间交流,也有利于年轻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3.2相同教案观摩
备课组内经常开展同一个教案但不同的教法观摩活动。我组董翠花老师的教案二次备课偏重于变题,马爱平老师的教案二次备课偏重于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巩固,很好的体现了备课要备学生,二次备课比较明显。
3.3课后反思提高
备课组教师随时对已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心得,有许多教师还将心得撰写成文章交流和发表。我组徐秀峰副校长近三年已在中学数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文发表在《中学数学》期刊,就是听课反思后的优秀成果。
4.教辅资料,统一规范
4.1学情调查轮流做庄
考虑数学课本身的特点,每一阶段出一份单元学情调查试卷,备课组往往采取组内教师按一定的顺序轮流做庄,一人命题,多人校对,由备课组长严格把关。只要坚持做下来,是一套很有价值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