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识字,让动物更加“生动”
作者: 郁琳玲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许多表示动物的汉字都是象形字,象形字的教学是值得广大教师探究的。本文从象形字表形的特点出发,把汉字还原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图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象形字;识字;“动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48-001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小动物们”都争着与学生见面:“鸟”、“马”领衔出演;“鱼”、“虫”紧随其后;“虎”、“兔”、“狼”等也不愿落下。象形字在这些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最基本的汉字,是学习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转注字、假借字的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识字的起始阶段,呵护他们的识字欲望,让其热爱识字、乐于识字,享受识字的快乐,是低年级语文老师需要加以关注并积极培养的。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关于汉字教学有这样一段话“‘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是啊,每个汉字就犹如一幅五彩的画,从一笔一画间能感受到它的形象美。若能教好象形字,让学生感受象形造字法的神奇,识字的兴趣也就随之而生了。
为此,我想按照由点及面、由个别到一般的原则来教学“小动物们”。
一、 “鸟”儿树上栖,小试牛刀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鸟”字很难写对,更别提写美观了。那怎样才能让“鸟”儿悠闲地栖息枝头呢?我做了以下实践:课件展示了“鸟”字的演变过程,将抽象的文字还原成生动形象的图画,充分体现了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优势。果不其然,看到图画,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看到了鸟头!”“最后一横好像是爪子紧紧抓住的树枝!”“中间的竖折折钩好像鸟的身体。”……这时候,我才正式让学生开始学写“鸟”字。“瞧!第一笔撇好像鸟儿的羽毛。这根羽毛长在什么位置?是怎样的呢?…‘长在最前端,短短的。”“是啊!长在额头前,但是要碰到额头,不能‘飞’起来,不然掉毛的小鸟要哭的。”我边说边比划着,顿时,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笑声。紧接着,我顺势引导:“那你看到了怎样的鸟头呢?…‘窄窄的,小小的。”“你真善于发现!小鸟的头可不能写得太大,不然会很奇怪的。中间的鸟眼睛不能忘哦!不然就变成乌鸦了。那谁愿意说说第四笔竖折折钩……”还没等我说完,学生早巳迫不及待地抢过话:“像鸟儿的身体,要宽宽的……”不用我多说,学生早巳把这只栖息枝头的“鸟”儿牢牢地记在心中。
初试牛刀,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分析得头头是道,写起“鸟”字自然得心应手。
二、“马”儿草原上跑,“鱼”儿水中游
“马”儿紧跟着“鸟”儿来和大家见面。有了上次的成功体验,学生更是兴致勃勃。当学生看到一只奔跑的“马”儿在草原上驰骋时,不禁发生阵阵惊叹!“上面的横折钩就是马头,小小的,中间的竖折折钩则是马身体,宽宽的,最后的一横好像马腿。”“是啊!马儿跑得真快,真是一匹四蹄生风的千里马,因此,最后一横要写得有力。透过图画,我们好像看到了马儿驰骋原野的样子。那我们比比看,谁写的马儿跑得快,长得美?”在教师的范写之后,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始写“马”……
“鱼”儿也跃出水面来和大家见面了。其实,“鱼”字并不难记,但要展现“鱼”儿美妙的身姿,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各部分的宽窄比例。令人惊喜的是,看到图画后,大多数学生都能有条不紊地叙述:“鱼头不能太大,中间的鱼身子要写得大点,最后一横是鱼尾巴,要写得长一点,才有活力。”分析得很到位,写起来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了。
三、“动物”争相见,趣味此中来
一层不变的识字方法必然是索然无味的。教学“鸟”、“马”、“鱼”时,是我领着学生去完成生动的图画,而教学其它表示“小动物们”的象形字,我在识字方法上做了改进有的汉字沿袭之前的学习方法,有的汉字学习则做了创新。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识字的方法,或是同桌合作讨论,在图画中找到相应的笔画,或是四人小组合作,找找每个笔画或是部件分别代表图画中的哪一部分。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如学习“羊”、“龟”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给汉字配上图画,让平面的汉字活跃起来。当学生画出一个个羊头、一只只乌龟时,也就将这两个字的形状记在脑中。如学习“虎”字时,我让学生结合图画合作编排识字口诀,于是,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字诀应运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图画的感知优于对抽象的汉字的感知。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汉字表形的特点,让“小动物们”由线条搭成的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图画,让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并让学生保持着对汉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象形字是由实物图演变而来,而图片的选择绝不是任意的, “鸟”为栖于枝头之鸟,绝非展翅飞翔之鸟,“燕”为振翅向上之燕,绝非水面滑翔之燕,“马”为驰骋原野之马,绝非息于马厩之马。因此,在挑选原始图画时,需要教师甄别。
多形式的识字方法,避免了单一识字法带来的枯燥与乏味,不仅提高识字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识字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不仅可以识得汉字,还能对汉字始终饱含着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