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 刘彩侠

摘要: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技能的掌握以及习惯的养成,都是在早期的家庭环境中形成的,是在父母的引导下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儿童时期甚至是幼儿时期开展亲子阅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对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阅读氛围;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70-001

高尔基曾经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且还对人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着正面影响。那么,如何营造良好读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但凡热爱读书的父母,自己的孩子也会对书籍情有独钟。记得儿子能开口说话的时候起,我也坚持每天晚上给他讲故事。那时候,我一边上班,一边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充实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仍然坚持讲到了儿予上小学三年级。记得有一阵子很忙,没给儿子讲故事我就让他睡觉了,谁知道他却说:“妈妈,你不给我讲故事我睡不着。”无奈我只好先把他哄睡了再去忙。再后来,家里买了房子,为了准备新房的装修,我又整天忙着绣十字绣,自己也很少看书,更没有时间给儿子讲故事了,从那以后儿子就再也不看书了。由此可见,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二、平等交流,成为孩子的读书伙伴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拥抱”下,孩子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思维活跃了,表达流畅了,慢慢地,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会变成了“我要读、我要说”。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喜爱读书,就必须要从自己做起,热爱读书,并用自己的良好行为诱导孩子,成为孩子的读书良伴。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电脑游戏,每天吃过饭,总要到网上转一圈,儿子一见,也来了精神,我一边玩游戏一边让儿子去看书,可是哪儿还能叫走他呢?任凭我说破了嘴,他也不会离开半步。所以,要想孩子热爱读书,家长就得以身作则,也热爱读书才行。从那以后,我和儿子约定好,上班、上课期间谁也不许玩电脑游戏。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坚持给儿子讲故事,让儿子说说听了以后的感想,一段时间以后改为两人合看一本书,我再针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提问,再后来我们娘俩就各人看各人的书,读后交流一下读后的感想。看到我这么忙还坚持看书,儿子也很受鼓舞,通过这样的读书竞赛,儿子的读书热情明显高涨。

三、细心关注,帮助孩子挑选课外书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然而,我国每年的儿童读物出版数都在2万种以上,如何从中选择优秀的儿童读物,是家长首先应该考虑的。低年级孩子的父母们可以为他们选购一些适合于他们年龄特征的图书。这些书籍的版面应较大,颜色应比较鲜艳、明亮,纸张应比较柔韧,应着重选择情节简单,却能引发孩子丰富想象的故事、童话、儿歌,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体验读书的乐趣,培养对书籍的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孩子已经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时父母再不能武断地给他们买书,而是要以一个辅导者、建议者的角度来“帮助”他们选购图书。家长一方面要注意培养保护孩子可贵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要启发建议和引导孩子将兴趣投入更多的领域。当一个孩子比较迷恋动手操作方面的内容,家长可以建议他阅读一些富于抽象的手工制作一类的画报,从而引发他对于手工美术的兴趣。当一个孩子热爱绘画时,父母也不妨请他将故事书中的故事画出来,并用绘画的形式将之发展、续编下去,从而引发他对文学的兴趣。这时,孩子难免会遇到文字的障碍,父母不必急于让孩子过早将文字作为无意义的符号强行记忆,而是在阅读中一边充当孩子的翻译员,一边激发他们识字的愿望,这种情况下的识字才是最轻松而有效的。最有效的记忆还是实际操作和图片相结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让孩子的智力商数超于常人,还要选购拼装积木、折纸和走迷宫之类的有利于孩子开发大脑、开发智力的图书。

四、用心揣摩,教给孩子正确读书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引导得法,在浩瀚的书海中才不至于“溺水”,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家长必须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指导孩子学会真正的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教给孩子阅读程序。有的孩子看课外书只追求故事情节,不注意人物特点、事情的细节;有的孩子读书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因此,家长必须有目的地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要求他们掌握不同类型书的读书方法。(1)童话书。要求孩子明白: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看了有什么感受?(2)科普类知识书。要求弄清楚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科学常识?是怎样介绍的?从中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3)人物传记、事迹类的书。要求懂得写了什么人?写了他的什么事?事情过程中主人公有哪些表现?反映了主人公什么品质?同时还要求孩子课外阅读时做好摘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备好摘抄本,记忆、背诵一些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这样读有所得,学有所用,孩子的作文水平自然提高得也快。由此可见,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能使孩子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会读写。

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间,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这启蒙中包括智慧的启蒙,包括人生态度的启蒙,包括读书愿望的启蒙,更包括终身读书习惯的启蒙。作为家长身上担负着让蒙昧无知的孩子走向知识大门的责任和义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培养他们孜孜以求的读书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永远执著的信念。有人说: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快乐阅读始终伴随着孩子,才能使这些祖国的小苗长得更健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