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保持浓厚的兴趣

作者: 翟春艳

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逐渐长大,我发现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没有逐渐加深,反而越来越不感兴趣。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这一问题必须要解决好。

关键词:美术课;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83-001

如果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那么你的正常教学会很难进行下去,学生也会更加厌学,这样恶性循环,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好的审美素养是一个人应有的良好品德,美术教育更应从孩子抓起。如果孩子对美术课不感兴趣,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和自身的问题所在。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上保持持久浓厚的兴趣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几点经验,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利用好周围有限的条件上好美术课

作为乡村学校,周围有自然的风光,有乡土的气息,有各种各样的天然手工材料,所以教师可以往这些方面去引导学生。像《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就是利用树叶来制作拓印画。《植物籽粒拼图》一课则是利用农村特有的农作物的种子来作粘贴画。还有像《鹅卵石造形》一课,则是运用河边的石子进行加工成工艺品。还有像树根、雾凇、冰雪、秸杆、麦草杆等等,都可以用来作为上课的题材。这样做既丰富美术课堂,又能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有利于启发学生利用自然之美去创造生活美的思维方式。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二、好的教学内容可以跨年级重复来上

老师要对课堂进行评价,哪些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哪些内容学生不太喜欢,喜欢的内容可以多上几节课,让学生充分的把想表现的内容都画出来或者制作出来。学生喜欢就会主动去做,就会发挥想象力。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以后上美术课也就会有成就感了。比如二年级的《会变的线条》一课,线条是绘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理解好了线条的美感及如何自由运用各种线条,学生的绘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二年级的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可以在三年级或五年级来再上几节课,让学生充分的把线条有关的内容理解消化掉。再如三年级的《面具》一课,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对这一课参与度,内容和目标上适当加深,在高年级的时候再来上几节课。小学美术教学,不像中学美术教学那样,有着明确培养学生技巧的目的性,相反,仅仅出于对兴趣的培养,则教学可以根据各地自身特色,进行教学素材再挖掘。

三、美术课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

美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作为美术老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在教授二年级《剪拉花》一课时,老师需要先给同学们做剪拉花示范。我从高年级请来二位做过剪拉花的同学,让他们告诉同学们怎么剪法才对,同学们看到高年级同学做的示范后,大家都觉得不对。这时,我及时出手,同学们都集中注意力,看着我手中纸如何折上折,剪刀如何剪,当在一张平面的纸上拉出有伸缩的拉花,同学们禁不住发出欢呼声……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

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我通过泥工、布贴、拓印、剪纸、图案设计等多种美术活动,让学生喜欢美术课。一是开展欣赏活动。在学水墨画时,让同学们欣赏齐白石的《牵牛花》,潘天寿的《奔马》;学《纸条穿编》一课时,我让同学欣赏《维族花地毯》;二是制作陶艺。同学们踊跃地捏制,捏出了老虎、大象、小兔子、狐狸、小猴子等十几种小动物。我又根据同学们喜欢布贴画,我就鼓励学生收集一些零碎的花布,根据各种花布的纹样进行布贴画设计,多数学生的作品都非常形象。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美术的手工制作,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对美术课起到了推动作用。

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上保持浓厚的兴趣,还要多研究学生的心理,明白他们想画什么,想学哪些内容等等。另外,还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进修,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作一个有心人,从点滴作起,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才会让学生越来越喜欢你,会让你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保持浓厚的兴趣。作者简介:翟春艳,女,江苏涟水人,涟水县郑梁梅小学美术教师,小学高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