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语文“学讲计划”的困境
作者: 鲍绪涛摘要:随着“学讲计划”的推行,课堂上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变得喜欢开口讲话和乐于分享了,但是随着“学讲计划”的深入推进,一些困境也浮现出来。文章以小学语文为例,首先分析了“学讲计划”的困境,然后从四个方面探索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讲计划;困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84-001
小学语文课堂自从实施了“学讲计划”模式之后,我们遗憾地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在合作时逃避学习,聊天代替了讨论,不但没有促进其学习进步,反而更大程度地远离学习,这背离了“学讲计划”的初衷。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任其发展下去,面对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困境,我们要勇于面对,积极调整,找到走出困境的有效措施。
一、“学讲计划”模式的困境
1.形式大于内容,分组为合作而合作
“学讲计划”模式的实施,因为是新鲜事物,最初受到许多学生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应付差事,学习小组形同虚设,他们不再参与讨论探究,分配的学习任务有难度,各个组之间相互推脱,都不愿去展示自己。小组讨论已成了一种负担,纯粹为合作小组这个形式而分组,形式化非常严重。
2.学生分化严重,优生垄断小组合作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回答问题非常踊跃;但是他们遇到难一些的问题,唯恐出错,所以就寄希望于优秀的学生。像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探究性的题目,它有点难度,遇到这样的难题,中等生就不愿出头,再加上优生竞争优势明显,他们也愿意出头表现自己,小组讨论实际上就成了优等生展示魅力的舞台。
如我们学习《狐狸与乌鸦》一课,探究“狐狸为何对乌鸦说尽好话,他的目的是什么?乌鸦的表现怎么样,结果如何?你是如何看待狐狸和乌鸦的?”这些题看似不难,但实际不然,除了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外,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不可能做到最好,所以小组讨论过后,学生们不再是争先恐后展示自己,而是推给组长或优生来做。这样一来,组内两极分化严重,这种现象让人不禁唏嘘。
3.教师缺乏管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学讲计划”模式的实施,本来寄希望于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自主,但实施以来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简单容易的问题讨论因时间过多而浪费;而难度大的问题学生探究吃力,白白浪费时间;而教师抓住不能“讲授过多”的“枷锁”,由学生自己探究,任其发展。
像一些新知识、方法的指导,还需教师认真讲授,指导学生学会相关方法。如学习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就要教师讲授词的相关知识,“类别”、“词牌名”、“阙”、“词的发展”、“词人流派”等等知识,它与诗歌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所以教师要注意讲清楚;还有词的赏析方法,都要教师进一步指导,这些是不能放任给学生自己讨论的。
二、走出困境的有效措施
1.指导小组合作,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要想避免学生滥竽充数,把小组合作做到实处,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讨论问题之前,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再讨论研究,这样他们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才可能坐在一起讨论探究。学生脑子里没有什么思考就凑在一起讨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多数学生成了优等生的粉丝,这样做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学习《爱如茉莉》一文,我们指导学生讨论探究其中的一个问题:“你从文中哪些细节体会到‘爱如茉莉’的?”这个问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又考查了对情感的体验,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对有些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有难度,为了防止学生浑水摸鱼,笔者给学生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再小组合作讨论,果然有很多小组成员在展示环节,从词语、修辞人手,感受细节中蕴含的语言美,从而体会到“爸爸对妈妈的关爱,父母之间的爱”。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魅力,也看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进步,令人欣慰。
2.小组分工明确,建立小组竞争机制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不能随意为之,语文教师要注意指导小组长学会正确分工,然后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机制。如我们把班级分为八个小组,推选语文成绩优秀而又有责任心的学生做组长;然后给组长开会,教他们学会分配成员任务,中等左右的学生分配一般难度的问题,优等生分配难度较大的问题,后进生分配容易完成的任务。然后在班级里制定小组竞争制度,一个月评比最佳小组与小组长,激励小组合作并竞争。像检查课前预习,就交给小组互相考查,做的好的小组加分。课堂上像诵读课文、默写文章、分析文章层次、品味语言、感悟文本情感等能让小组合作的都交给小组完成,利用加分制,激发组与组之间的合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
3.加强管理力度,做好教师导学作用
小学生毕竟是孩子,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做好,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都会的绝不浪费课堂时间,如诵读课文和字词学习,这些预习任务不要花费太多课堂时间;但像品味语言、情感、细节问题等有难度的,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讨论,教师要注意在小组之间巡视,看看学生讨论的结果如何,有无难度,如果学生都苦思无果就要及时调整方案,并考虑是及时启发还是集体讲授解答。
4.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不可能像中学生那样,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实际上小学教师要经常组织教学,把分神的学生拉过来。如果硬拉,小学生可能还不在状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呈现吸引小学生的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学习《秋天的田野》一课,笔者先让学生分组回答“秋天田野里的事物”,每组回答不少于五个,很快组与组形成了竞争,学生热情被激发,笔者趁热打铁,把文本中出现的事物再投影让学生“接龙认物”,学生个个不甘示弱,除了个别学生出错,大部分学生都对。笔者最后让学生一边看着投影的画面,一边朗读课文,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文本的境界,较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讲计划”重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虽然最初我们有不足,有遗憾,但经过师生的努力学习和不断改进,我们正走出“学讲计划”的困境,从而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