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性学习

作者: 卢欢

摘要: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之中。在学生认真预习、多方查阅、专心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和任务去有目的地阅读、观察、采访、试验,让学生在主动获取与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这种学习方式并形成习惯,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质量与技能,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彰显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探究;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87-001 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之中。

一、营造探究的氛围,让课堂充满乐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淡薄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生长潜力,学生的自我意识常常处于抑制状态。我们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开掘他们自身的智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表现。

在教学说说写写《我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准备了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摆在桌子上。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自由组合,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提示孩子们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认识它们,如:颜色、形状、味道等,然后把你爱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话刚说完,孩子们就热闹开了,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样,使一节抽象的写话课开头有了润色,孩子们有了具体、形象、直接地感受,拿起笔来,自己的所思、所感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再如续写《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交际氛围。首先,我出示练习提供的材料,指名学生渎。(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它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学生自由读材料,思考:乌鸦一直很后悔,它会想些什么呢?假设你就是那只乌鸦,你会怎么想对待狐狸呢?此时,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就像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有的说:“乌鸦再次被骗了。”有的说:“乌鸦没有被骗到,狐狸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还有的说:“乌鸦想出好的方法惩治了狡猾的狐狸。”他们的想象多么独特,多么有创意。这节课我主要是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去想象填补空白,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去交流,去表达。

二、找准自主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提问

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提出问题越多,好奇心就越强,情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也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也会变得其乐无穷。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写到:“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这篇课文中,这一句话反复用了三次,针对这种形式,不少学生提问: “反复的作用是什么?”他们进行了思考,真正领悟到诗歌意境的丰富,读来亲切感人,也明白了这是本课结构上的一个特色。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

三、拓展自主探究,让探究走进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的世界禁锢于教材,定格在课堂,切断了与生活的渊源,语文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生活的积聚与抒发,绚烂多彩的生活有行、有情、有境,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

1.课前精心布置,做好小调查工作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经常在课前布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答案,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如《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课前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特点及作用,学习时孩子们说得很全面,他们调查的途径也很多,有的是询问家长,有的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中学到的,有的是从关于科学知识的书籍中查到的……面对孩子们这种积极探究的举动,我感触极深,可别小看这些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搭建自主探究的桥梁。多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后有意安排,做好搜集工作

尽量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增长智慧。如接触到“品”字型结构的生字,我对孩子们说: “除了课上我们学的这些字,回家你想一想,或找一找,还有哪些字属于这种类型的字,看谁知道得多,把你知道的字明天教同学们读。”这时,孩子们都有一种展示自己的欲望,为此,孩子们想尽办法搜集这些知识。第二天,很多孩子拿来的字都是我们没学过的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认识的字教给大家,这样,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语文探究学习中,避免师生走入误区

1.学生的课堂讨论不分难易,甚至无价值的问题也讨论。

2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讨论,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赶时间,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水中月”、 “镜中花”,无实际意义和效果。

3.学生的探究学习应定位于学生的“学”上,每节课应让学生学有所得,但不可学得过多,有时一节完美的语文课完全可以有些遗憾之处。

4.学生的探究学习应避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失去教师的积极调控。学生的探究学习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的自学过程。新课程形势下,语文教学重心向学生的探究学习转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的淡化,相反对教师的自身素质、驾御课堂的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学生探究学习中的合作、讨论、发言,应避免优等生唱“独角戏”,学困生毫无发言权及立足之地。

6.学生的探究学习应避免偏离语文教学的特点搞所谓的“创新”。

实践证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探求世界的奥秘,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学们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真正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