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作者: 李淑英摘 要:本文通过物质、色彩、感官清晰的环境,再加上贴近幼儿生活的环境,以及各种神奇材料的运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了创造思维,拓宽了幼儿的视野。
关键词:物质环境; 宽松适度的氛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25-001
常言道:环境育人,特别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无时不在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园内的一草一木、地面、墙壁、随处可见的物品等,都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利因素。正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生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众生,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防守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穿凿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因此,通过我三十年的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积累,我认为以下几种环境的建设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一、物质环境起决定性的作用
幼儿的创造性是在他们具体生活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幼儿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活动,正是在这些与物体发生联系的探索、摆弄、搭建中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拿出一堆积木,他们有的会搭建出漂亮的小房子;有的会搭出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楼:总之你想不到的,他们都能创造出来,真是令你每天都充满欣喜,天天充满期待呦!
二、创设色彩鲜明,感官清晰的环境
幼儿来到这个世界,周围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奇而富有挑战性的,促使他们去探索周围的环境,获取丰富的信息刺激。正是如此,他们对新鲜事物和富有刺激的环境,总想着去碰碰、摸摸、看看,总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和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活动区内吊着一条五彩斑斓的玩具鱼,刚开始他们看着它吊在那里来回的飘动不敢去动,但好奇心促使他又想去摸它,在此就需要你正确的启迪诱导他,让他摆脱恐惧,大胆的拿起来,任意玩耍,甚至重新进行组装,这就是新奇的环境引发的创造力,引发的探索的欲望。
三、设计能贴近幼儿生活的环境
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幼儿模仿成人给自己化妆,给布娃娃化妆,做自己喜欢的小衣服给娃娃穿,学着妈妈给自己洗澡的样子,给玩具娃娃洗澡等。
四、利用自然界现有的东西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春天,带小朋友去踏青时,小朋友在绿草地上会说:“多像一块绿绒毯啊!”春风拂来,让孩子们感知春姑娘在和你嬉闹呢!总之,不断变化和充实的材料,不断挖掘材料的多种途径,引发幼儿的联想与创造的欲望。
五、宽松适度的氛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1.创设安全、自由的精神空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培养幼儿创造性,并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这实际上就是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这样以便把焦虑心理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幼儿的巨大创造力潜能释放出来。为了给幼儿一个安全、自由的生活气氛,我们幼儿老师切忌要少对幼儿说“不”。如:刘老师让孩子们尝试饭菜的搭配,在操作时红红和小亮把西红柿揉碎了,放在冬瓜壳里。还用手使劲敲击冬瓜,弄的教室里一片狼藉。孩子们马上告诉了老师,刘老师当时大发雷霆,狠狠地批评了那两个孩子,结果两个孩子呆若木鸡,再也不敢去动那些东西了。由此可见,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和批评应讲究方式,否则会造成幼儿心理上的极度紧张和恐惧,从而使孩子对探究失去了兴趣。当时如果教师给予适时的启发诱导,那么我想效果会更好。
2.充分提供幼儿的创造性选择
幼儿在自己的空间里总是特别喜欢创造,喜欢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去探究,去发现,一个精致的小闹表,他看到后会拿来玩,直到大卸八块后,又想组装起来,捏捏这个零件,安安那个指针,这时你只要鼓励他去选择,鼓励他去创造,告诉他不要放弃,他会直到弄明白安装完为止,因此自主选择的活动最易诱发创造性。
六、让幼儿在创作中获取快乐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正因为有了自信,才会产生创作的动力。因此我在教书育人中适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善于表扬孩子、给予肯定的评价,作为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朵小红花的赠予,都会使孩子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
七、学会团结,学会互相交流
班级是一个大集体,现如今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任性、耍泼、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忍别人的孩子大有人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孩子们搞好团结,学会交流,有容人之量,把集体荣誉视为重中之重。
八、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
用环境来让孩子们学会明辨是非,知道善恶美丑。如:我在班内的前墙右方设置一个好事框,框内是班级一周以来大家公认的最典型的好人好事,并用具体的绘画表达出来。把做好事的同学设置成大家喜爱的卡通明星,幼儿们积极参与,最后敲定所画形象的衣裙,穿戴,孩子们乐此不疲,同时我又适时引导他们拥有爱心,才拥有真正的美。
创设良好的环境,创设适时的情境,不但要具有丰富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引导,支持幼儿活动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从而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拓展创造的思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3]怨衍.《幼儿园活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