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耐力素质
作者: 王勤摘要:耐力素质是初中学生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项目: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用强身健体的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研究提高初中学生耐力素质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关键词:耐力素质;体育教育;提高耐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28-001
一、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意志品质较薄弱,怕苦怕累任性,尤其是参加耐力项目练习自觉性差,没有主动性;又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子女的升学有较高的期望,是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从而大大减少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还因耐力项目本身单调枯燥,或者个别教师安排不当,使大批学生厌倦耐力素质练习,害怕耐力项目,从而造成大批学生耐力项目不能达标,身体素质下降。
二、明确目标
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中考测试体育,耐力项目是必测内容之一,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平时认真练好每一个内容,再从“终身体育”这个角度来引导,让学生明确参加耐力锻炼的意义,以及耐力项目在发展体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方法
1.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给学生讲清在耐久跑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两腿沉重、四肢不听使唤,感觉胸闷、气喘不上来,仿佛再也跑不下去了,出现头痛、两眼发黑、恶心、呕吐等机能障碍,甚至于由于大脑暂时性贫血而发生休克。这些都是“极点”出现前的正常生理反应,只要坚持一下,或者调整节奏就会缓解不会有危险,经常练习者,就会反应弱些,只有坚持经常锻炼,才能克服这些生理心理现象,取得好的成绩。
2.创设学习氛围,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耐力素质的典型教学手段就是耐久跑,耐久跑枯燥无味,不受学生欢迎。可以通过学校的文化长廊、体育墙报、班级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学习耐久跑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
3.改变教学形式。耐久跑最常规的教学形式就是学生绕田径场一圈接一圈重复地跑,虽然传统的教学形式参加人数多,安全,便于管理等优点,但学生的乏味感却随着圈数的增加而增加,并随“极点”的出现厌跑情绪越来越激烈。如果对教学形式加以改进,就能有效地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A.选用节奏明快、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音乐用于耐久跑教学中,诱发学生无意注意,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调节下,忘却疲劳,达到练习的目的。
B.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按能力分组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通过测试按成绩分出“甲”“乙”“丙”三个学习级别组,教师对各组分别提出要求和练习指标。其次,采用联赛的升降级制度,使各小组练习带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有紧迫感,有压力也有动力。要使学生认识到,即使划分在“甲”组,如果不积极地、认真地完成练习,达不到规定的练习指标,也要从“甲”组降到“乙”组。反之,如果积极达标,也能从“丙”组升为“乙”组,甚至“甲”组。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就会带着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主动地去学习。
C.寓练习于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比赛氛围中,忘却疲劳,达到积极练习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美式橄榄球比赛的方法,将其改编成速度耐力游戏,在足球场上进行。这种带有很强对抗性的速度耐力游戏,颇受学生的喜爱,在练习中学生很投入,且情绪高涨,运动负荷也较大,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无氧代谢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D.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界线,平行班在同一场地上课时进行竞赛,按照“甲”、“乙”、“丙”三个组分别进行比赛。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增强比赛的竞争意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场面,气氛和激烈的竞争意识是在班级授课中看不到的。通过比赛,不仅使学生的耐力跑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使学生从中获得了快乐。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在练习中做到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一定程度说,既达到了育体,又达到了育心的教学目的。
4.创设教学情境。初中教学应创设符合初中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学设计更富有趣味性,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要更加生动,具有启发性和鼓动性。通过有情节的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5.考核与平时相结合。考核作为一种检查评估手段,对学生起着强制作用。如果能与平时练习结合起来,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如果平时的几次练习成绩和考核成绩累计平均成期末成绩,这样对考核时出现“发挥失常”的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总之,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耐力素质,只有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对增强学生的耐力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学新课程体育标准[R]
[2]季浏,体育(水平一、二、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
[5]唐花清,改进体育课中长跑教学的措施,科技信息(学术版)2002,2
[6]于素梅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