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说理”教学模式

作者: 缪伟明

摘要:本文针对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之间的特,最进行对比,指出原有的教学模式的不足,根据课改实践,提出了“情境-说理”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模式的环节、特点以及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情境-说理”教学模式;传知;育能;情景;说理;力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29-0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多次调整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实效。但是在微观教学领域改革的进展比较迟缓。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要求,科学而有效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规律,符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

2.能够全面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3.以学论教,符合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4.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这四个条件体现了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潮流,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突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它们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课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结构应当是“创设情境——感知——说理——力行”。这一结构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规律的要求,使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一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知、信、行等各要素的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

情境的创设主要运用活动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演示情境法、诗歌名言法、榜样示范法、问题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在于教师运用能引起学生想象和记忆表象的材料或活动方式,造成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和体验的心理环境之情。

感知是该模式的第二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形成观点。这个环节主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认知问题。以往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教学大都采取“接受学习”方式,“情境-说理”教学模式依据思想政治课的认知教学规律采取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说理是“情境-说理”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之一。教师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消除学生的疑惑和情感障碍,使他们“理通情顺”,既是情感教育过程,又是进一步“明理”的过程。说理,使隋理交融,认识和情感都得到升华。

“力行”是“情境-说理”教学模式的第四个环节。所谓“力行”,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条件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促使学生积极践行所学的理论要求和行为规范,并逐步养成习惯。“力行”是促使学生“知行统一”和“言行一致”的重要环节。它既是行为教育过程,又是意志训练过程。从品德发展过程看,“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才是完整的人格。由“知”到“行”,一方面需要信念的推动,另一方面要经过行为教育。行为教育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学生从课本上了解和掌握的一般只是抽象的理论观点和原则性的行为要求,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的却是复杂的环境和具体的行为对象。中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经验,不善于确定行为对象和选择行为方式,因而要他们在掌握知识以后,立即能够应用,马上做到“知行统一”,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架起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即开展行为教育活动。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阶段,基本没有行为教育的过程。这自然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行分离”和“言行不一”。

“力行”环节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依据学生在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实践中,学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主观世界的改造,即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问题,特别是品德行为方式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通过品德行为养成教育的方式解决。另一类是客观世界的改造,即解决社会矛盾,协调人际关系的问题,其重点是思维和实践方式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通过能力训练方式解决。从能力发展的角度看,品德行为教育也是一种能力训练过程,即自我教育能力的训练。它是运用行为规范解决个人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尽管上述两种行为教育方式所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但所运用的方法大致相同。“力行”环节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指导法、活动指导法、社会实践法、品德修养法、作业法、练习法,等等。

“情境-说理”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

1.这种模式的核心和基本依据是思想政治课内在的教学规律和德育目标要求。它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它的内在结构体现了思想品德各要素在发展中的相互转化过程。因此,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能够保证思想政治课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

2.这种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顺序程式,它的各个环节各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工作方式,彼此联系并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节课的任务。因此,它是一种为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而构建的素质教育模式。

3.这种模式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力求师生活动积极,气氛热烈而有秩序,教师不累,学生轻松,效率较高,形成优化教学状态。因此,它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学习的教学模式。

4.这种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学基本模式,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特点、教学设备条件,以及学习环境改变而改变。

5.这种模式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它主要解决新课教学中的传授知识、培养情感、引导行为等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其他问题,如复习、练习、作业、考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演讲报告、撰写小论文等等,仍需要其他教学模式来解决。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法体系中,既要以知信行模式为基本模式,但也需要以其他模式为辅助模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