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科学铸就高效课堂

作者: 胡燕翔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已经逐渐从教师讲、儿童听,教师灌输、儿童机械地接受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领、儿童自主探究的崭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充满思考的快乐、感悟的喜悦和个性的彰显,营造出一份愉悦而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关键字:科学;快乐;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67-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已经逐渐从教师讲、儿童听,教师灌输、儿童机械地接受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领、儿童自主探究的崭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充满思考的快乐、感悟的喜悦和个性的彰显,营造出一份愉悦而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笔者就如何使快乐科学铸就高效课堂做了如下思考:

一、民主、和谐中享受思考的快乐

在教学《热往哪里传》的实验时,教师首先引领,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递的?接着教师以和谐、温和的语气让儿童充分假设,教师不加任何评述,并充分肯定儿童动脑筋的积极性:让儿童预测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递的,并画出传递的示意图。紧接着通过观察验证:教师在一块金属片均匀地涂满一层蜡烛油,然后在金属的一角用蜡烛进行加热,儿童在仔细观察金属片上的蜡烛油的溶化过程中,发现蜡烛油是呈扇形散开的。最后引导儿童自己总结:热在金属里沿着物体进行传递的,只要物体不间断,热就会沿着物体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表现为热的“传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约束,有的只是儿童思维的自然展现和思考的快乐。

在《科学》书本里,像这样的实验不可胜数,教师只要持之以恒,把儿童的思维真正地展现出来,就可以使儿童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真正享受到思考的快乐。

二、尊重、理解中唤醒感悟的喜悦

由于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对于自己周围的许多自然现象很感兴趣。如:苹果熟了,为什么掉在地上而不掉在天上?太阳离我们有多远?为什么月亮总跟着人走?……利用儿童容易接受的实验做迁移,并给以简单讲解,儿童虽然没有具体的科学理论知识,但对这种自然现象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从他们自己的角度解开了疑团。例如:一连几天阴雨绵绵,三年级某儿童问到:“老师,下雨真是上天伤心流泪吗?”听后,教师没有马上作答,而是让儿童讨论了这个问题。由于年纪小,知识少,最终没能得到圆满的答案。儿童不甘心就到课外找答案:他们有的去找《十万个为什么》,有的请教朋友、长辈,有的上网查资料……在他们得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后,教师做了“模拟降雨”的实验,当儿童看到酒精灯加热下的烧杯中不断有水蒸气上升(相当于自然界的水蒸气),在冷的玻璃片上冷却形成小水珠(相当于云),而且越积越多,最后终于承受不住而流下来的时候,顿时茅塞顿开。长此以往,儿童养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爱问个为什么,非得探究出个究竟来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把感悟的时间交给儿童,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感知、主动地体验、主动地领悟。儿童在尊重和理解中体会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充满灵性的感悟,进行乐此不疲的探索,这种喜悦在体验中被真正唤醒。

三、时间、空间中共享交往的乐趣

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蚂蚁》一课,如果教师给儿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观察,儿童提出的问题会非常多,如:蚂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脚?蚂蚁用什么来说话?蚂蚁怎样生小宝宝?……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把原本属于儿童思考的时间还给孩子,一定会提出很多有趣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所希望的。儿童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对儿童探究的过程,给儿童一个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性主动性,发挥儿童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研究报告,并进行交流与表达。

一篇教育文章曾指出:一节课,教师发言或活动时间多于儿童,那么这位教师不是一位称职的教师。所以过多限制儿童探究时空,要让儿童自主探究,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师为儿童提供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情境后,应让儿童自主提出进行探究,激励儿童按自己的思路去观察、实验、操作,而不是教给儿童每一步该做什么。例如在《热空气》一课开始,教师将悬挂纸蛇的铁架台和酒精灯按小组分发给儿童,并让儿童把酒精灯放在纸蛇的下端(留有一定距离)。教师提出问题:当点燃酒精灯,纸蛇会怎样?问题提出后儿童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纸蛇会转动,有的说纸蛇会上升,还有的说纸蛇会螺旋上升,教师也随着儿童说纸蛇可能会摆动,此时通过老师参与猜想,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儿童更能大胆地提出,敢于质疑。当教师参与猜想后,儿童还有一种急于知道“谁的猜想对”的想法,于是想动手实验,亲自看看现象的出现,用事实证明谁猜想得对。在实验中儿童发现纸蛇会螺旋上升,此情此景掀起了儿童的思维高潮:纸蛇为什么会上升呢?对这个问题让儿童根据书中实验和小制作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创造性实验,从中体现儿童的创造力,同时也发挥了儿童的创新能力。

四、多元评价中彰显独特的个性

科学课的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将儿童、教师、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淡化了最终的结果评价,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尤其在过程评价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因此教师除了引导性评价外,应放手让儿童进行自由活泼的自我评价,并让他们从不同方面、多项内容上评价。评价方法可以是个人自我评价,也可以互评,也可以他评。评价的内容可以作业、小结、活动设计方案、过程记录、活动成果、研究报告、自编故事和制作等等。只有教师的放,才能引出评价的好效果,才能让孩子全方位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彰显出其独特的个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