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建生活化的科学课堂

作者: 姚赟莉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来教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我创建生活化的科学课堂,让科学富有生活气息,能进一步唤起学生亲近科学的热情,体会科学学习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提高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科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04-001

在教学中怎样创建生活化的科学课堂?笔者做过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或与同伴合作操作都可以发现一些科学现象,得出一些科学道理,解决一些问题。而一提到科学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往往反映出来这必须要在实验室里才能完成,因为在实验室里有专用的实验仪器。他们认为没有这些实验专用仪器,科学实验就无法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实验产生畏惧的心理,认为科学实验是高不可攀的,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在科学课堂中要尽量采用学生生活中的材料来开展科学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时,我没有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园地。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让学生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学生把课本中的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知识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设境、游戏设境、多媒体设境等方法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情境教学。这种方法的教学,虽然教师在课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投入,记忆深刻。所以,教师要努力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例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时,我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然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学习,唤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它不是枯燥的,而是无比有趣的。

2.感受生活教学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科学,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因此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本领”,从而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我在上课时,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玻璃瓶盖往往拧不开,怎么用力也不能奏效,接下来提问学生该怎么办。然后和他们说有经验的人只要把瓶盖放在火上烤烤,就能轻而易举的拧开,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并且安排学生亲自实验,这样试过之后他们会对此感到很奇怪,很自然地想知道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在吸引他们足够的兴趣的时候开始告诉他们结果,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天气寒冷时,瓶盖会收缩,紧紧咬住瓶口,就不容易拧开,烤火受热膨胀之后,瓶盖就松了,于是不费力就可以打开了。解说完之后再让学生亲身实验,这样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探究生活问题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及时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同样也减少学生学习科学的恐惧心理,明确科学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一天,小明把装满水的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等水烧开后,小明发现壶里的水从壶口不断地溢出来。小明想:我并没有往水壶里加水,壶里的是怎么会溢出来呢?烧水的时候水从壶里溢出来,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也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且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而把这一生活问题导入到科学课堂,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科学知识,并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拉近科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三、课外延伸生活化

要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通过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验证课堂设想,反思课堂体验,在动手操作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如在学习简单电现象后,学生知道了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学生又提出了塑料圆珠笔与头发摩擦后带什么电?丝绸与毛皮摩擦后会不会带电,带什么电?还有哪些物体之间相互摩擦会带电等。这些问题课堂上没有时间一一解决,这就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制验电器进行探究。

总之,创建生活化的科学课堂,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