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法
作者: 许磊摘要:通过学生达标测试评定学生体育技能,挑选试点班,通过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证实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和体育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学知识中感受体育乐趣。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达标成绩;区别对待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66-001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教学试点班,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试点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试,以国家体育达标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取素质四项总成绩),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各项都差的学生,一个阶段只侧重推进2-3项,定期重点调查,分时分段侧重推进。
单项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单项成绩,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并根据课题设计要求,每学期必须测查一次,年终或期末做一次层次调查。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平时根据自报情况,随时对授课计划和进度进行调整。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要求的特点,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阶段目标的确定,在教材的达成度上,第一层次为100%,第二层次为80%,第三层次为65%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中等的完成一个,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其它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试点班的学生,根据事先测得数据,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分成固定的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层,我选择50米跑、莱格尔跑、立定跳远、俯卧支撑这四项。按四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00分以上为好,200-295分为中,200以下为差。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实际情况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
上述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四项总成绩划分的,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搞一些临时性的按体能、技术、心理分组教学。如学习跨步跑,学生按原固定的顺序练习几次后:可能出现能独立完成的,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的,完不成的,这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启发诱导。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好尝试点,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过程中,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分析教材,重温某些技能,练习体会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
3.适当练习,强化技能形成。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伸和变化,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4.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如观察动作、提问分析、考核等。通过及时反馈评定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四、实行分层次考试办法
考核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成绩考核办法进行。由于分层次后,各层次差异较悬殊,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调整。内容上,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而低层次的适当降低难度。为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实行每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升降层次或组别的制度。
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实践证明了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增强体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基本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同时,它又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从实行分层次组织形式入手,注意有层次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因而针对性强,便于管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分层次教学中,对教师要求是较高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成绩情况,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参考文献:
[1]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1
[2]全国体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田径运动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