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短跑与柔韧性素质训练的探索

作者: 高德林

摘要:本文从理论的角度,结合多年的训练实践,通过实验分析了柔韧素质的重要性、对少儿短跑成绩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少儿短跑;柔韧性;训练;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69-002

一、前言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跑完规定的较短的距离,是一项以无氧代谢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型、周期性跑的项目(如50米、100米、200米)。强大的爆发力、较高的动作速度、合理的跑进技术、良好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以及较强的心理稳定调节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必须具备的条件。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而采取科学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及时进行柔韧性的训练,有助于掌握正确的短跑技术动作,增大跑的动作幅度,加大动作的力量与速度,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以及预防运动损伤和加快肌肉疲劳后的恢复,对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校田径队短跑运动员10名、初二年级两个班。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2.2实验法

以学校田径队短跑队员和随机抽取初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实验对象,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发展柔韧性,从而提高短跑成绩,在市级比赛中屡获佳绩。

2.3数理统计法

2.4总结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训练前后运动员100米成绩分析

从上述表中可说明加强了柔韧性练习后,对提高短跑速度有影响,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本人认为少年儿童时期学生骨的弹性好、可塑性大、关节韧带伸展度大,在此情况下,应抓住机会,适时发展柔韧性素质,为提高速度素质提供有力保障。

2.分析与讨论

2.1少儿柔韧性训练的必要性分析。影响柔韧性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关节的解剖学特点、体内外温度、准备活动和疲劳程度等。

2.1.1年龄特征分析。从人的生理自然生长规律来看,出生的婴儿柔性最好,随着年龄的递增、骨骼的自然增长、骨骼骨化、肌肉壮大,韧性逐渐增强。柔韧性的增长在10岁以前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自然获得发展,1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性相对降低。特别是髋关节,由于腿的前后活动多,加之肌肉组织增大,使左右外展幅度明显下降。因此在10岁以前就应给予应有的柔韧练习,充分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这不仅能提高各关节的活动范围,而且对青春期的身高增长也是很有利的。

2.1.2运动生理学分析。我们知道柔韧性的好坏和关节活动范围大小有关。柔韧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另一个是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这个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合理的锻炼得到提高。如短跑中的缩小后蹬角度和送髋动作,是途中跑技术中的一个难点。因为韧带是由坚韧而有弹性的纤维组成,一般都分布在关节附近,起稳定和加固的作用,所以关节周围由于韧带的包绕之故,它会影响关节运动的幅度。

2.2柔韧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发展柔韧性的方法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依靠练习过程中主动拉长肌肉韧带发展柔韧性属于主动性发展方法;依靠外力(教练员、同伴的帮助)作用于运动员身体的运动部分来发展柔韧性属于被动性发展方法。在全年训练周期中,主动性和被动性发展柔韧性的比例是不同的。准备期被动性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多为主动性发展柔韧性打基础,在紧接着的训练阶段,主动性发展柔韧性的练习比例增高。柔韧性训练可分为一般性训练和专项性训练两种,通常采用静力和动力拉伸法,或两者结合运用的方法。

2.2.1静力拉伸训练法。(1)体前屈双脚由开立到逐渐并拢,全蹲抱膝压踝,停顿6-10秒;(2)劈叉:前后左右劈叉;(3)原地提踵练习;(4)并腿、分腿、跪坐、跨栏步坐垫上前后左右压腿和转体;(5)在肋木、低杠、台阶上做正压腿、侧压腿,也可原地做弓步压腿、侧压腿等;(6)坐压踝、跪压踝、弓步压踝、转体压踝等踝关节练习。

2.2.2动力拉伸练习法。(1)跳跃练习:弓步交换跳、双脚夹实心球收腹跳起抛球、左右腿轮流跳一定高度的橡皮筋;(2)原地做弓步、交叉步或肩负杠铃做转体转髋练习;(3)摆腿练习:可手扶肋木或同伴做前后左右的摆腿练习;(4)手持哑铃做摆臂练习;(5)绳棒练习:做绕环和转肩动作。

2.2.3动力性柔韧性训练与短跑专项练习相互结合,消除两者间不良转移,提高训练效果。(1)20米×3弓步走后接30米跨步跳;(2)30米×3正踢腿、侧摆腿和外摆腿,两腿轮换进行,返回时结合摆臂练习;3.30米×3跳绳跑,注意上下肢的协调配合;(4)行进间各种栏上练习。

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部位的柔韧性:跟腱、腓肠肌、髋屈肌群、髋伸肌群、双肩和躯干。尤其是踝、膝、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训练中,常常把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在做拉伸练习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2.3柔韧性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2.3.1柔韧素质通过训练可获得良好的发展,但在停止练习后消退得也较快,所以训练应保持经常性。

2.3.2年龄与柔韧素质有很大关系,儿童时期最好,也最易发展,女生优于男生,在练习中应掌握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切忌盲目。

2.3.3要将静力性练习与动力性练习、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结合起来,这样肌肉才会柔而不软、韧而不僵。

2.3.4注意与相连关节结合训练,并采用与专项动作相似的伸展练习。一般的动作不仅是一个关节,而是几个相连的关节和部位共同作用产生的,所以在进行专项柔韧素质练习时要多做与专项动作相似的练习,动作幅度应比技术动作大,这样才能加大动作幅度,保持动作结构。

2.3.5要注意训练的安排。柔韧练习应放在早操和训练课的准备部分进行,练习之前要做一般性准备活动,练习时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身体疲劳时不宜做柔韧练习,以免受伤。

2.3.6要注意练习手段的选用。采用动静结合、以动为主;在练习形式上,应以主动练习为主,被动练习为辅。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2]郭岩,跑的柔韧性练习,田径,2002年

[3]中国田径协会,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4]熊西北,马明彩主编,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年

[5]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田径教练理论入门,华兴印务有限公司,1994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