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课堂阅读的引导

作者: 吴翠芳

摘 要:文章从四个环节:“阅读-理解-评价与鉴赏-顿悟与创新”着手对学生的课堂阅读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学会阅读。

关键词:阅读; 理解; 评价与鉴赏; 顿悟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56-001

绚丽人生从格调高雅的阅读开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而阅读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对中学生课堂阅读的引导,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阅读-理解-评价与鉴赏-顿悟与创新。

一、阅读:培养语感,整体感知

我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对文章的阅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所在。阅读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语感与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读,不在表面,要让自己走进作者的世界,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会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曾听过两位老师上《背影》,一位老师先给学生范读,声情并茂,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这样的前奏,为学生的阅读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学生已隐约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开始共鸣;另一位老师自谦普通话不标准,没有范读,但他有感情地概括地给学生讲述自己的父亲,一位普通农民平凡而艰辛的一生,父亲对自己的爱,老师的眼里泪光闪闪,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也都禁不住流泪。这也成功地把学生带进文章。这样,学生自己在阅读时,也能自觉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真切地体味文章。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理解:掌握重点词句段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主要是指对各种语文材料进行整体阅读,达到正确领会和掌握。要理解作者对文章事件所持的态度,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语言所包含的感情和人物的感情等。要把握这些,学生应该首先弄懂文章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对重点词语,重在判断这些词的感情色彩,从而理解作者的态度。如“标致极了”这是反语,辛辣讽刺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表露作者的愤懑和厌恶之情。对重点句子(如中心句之类)弄懂,能帮助我们理解段意:如“东京也无非这样”一句,表面看是写作者对东京的冷漠,实质蕴含了丰富的感情。联系下文,这是作者对在东京所见的清国留学生种种表现的失望与反感,而这种感情有来自于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

理解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借助于联想或想像。联想和想像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联想想像能力的发挥,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展开的想像必须由阅读引起,又必须为理解服务。想像的过程就是理解深化的过程。从心中形象的境,然后再从这样的境中去体味作者的意。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展示一幅雄伟奇丽的塞外画卷。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像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然后用文字描绘出来,如“广阔的荒漠,一缕烽烟直上,大河横卧,蜿蜒曲折,夕阳西下,映衬落日之美。”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赏析名句;可见,我们通过适当的联想和想像,联系语境,也可以深入到文章的细部,把握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以及段内句间的层次关系。

三、评价与鉴赏:尊重个性,言之有理

一切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其内涵往往是丰富的、多解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其所表达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启发他们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诺曼底号遇难记》文后有两个问题让学生探讨:“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在船沉没之前,哈尔威船长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学生各抒己见,理由充分。“我认为船长没有把自己忘了,因为在拯救过程中,他镇定自若,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所以他也会想到自己,船长这样做,表现了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我认为船长把自己忘了,因为当时情况危急,船长心中只想着救别人,确实把自己忘了”;“我认为船长可以把自己救出去,他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出自己,只是他早已作好与船共存亡的决心”;“我认为船长不能把自己救出去,因为当时时间紧迫,救生设备欠缺,加上又是夜晚,增加了救援的难度,船上人又多,船长心里想着救别人,所以我认为没可能”。这些想法不仅让学生透彻理解小说的主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弘扬了阅读的人文精神。

四、顿悟和创新

学生阅读后能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就是阅读的感悟。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写照,所以阅读文学作品也是体验人生、感悟人生的一种方式。文学作品在学生人格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高、感悟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学习做人的经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父母的心》是一篇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小说,它把“亲情”“爱心”这些词深深镌刻在学生心中。当学生还沉浸在这一情境时,我就让学生想想自己的父母,勾起沉淀的记忆,讲讲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一位平时爱“闯祸”的学生这样写:“爸爸妈妈,平时你们总是很关心我,但我却总不听你们的话,还和你们顶撞,其实那不是我的本意,对过去的一切,我向你们说声对不起,希望你们能原谅我。其实我的心中一直有你们的存在,并一直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这一点永远不会变……”这是他的心里话,我很高兴,他变得懂事了。

阅读的创新就是能由此联想到彼并能加以运用,如思考问题的创新、表述问题的创新、写作思维的创新等。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的于勒是一位百万富翁,那么他们将怎样对待于勒;阅读《父母的心》,让学生想像一家六口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创新意识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充分开发自己的语言思维。

阅读过程的这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紧密相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引导,综合运用,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学会阅读,从阅读天地中感受丰富的感情世界,领悟难得的人生哲理,开拓正确的人生道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