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初中物理课堂 重视科学探究教学
作者: 倪淑君摘 要: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探究动机; 探究空间; 探究能力; 探究创新; 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057-00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综合能力,笔者是这样聚焦初中物理课堂,重视科学探究教学的。
一、多途径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探究最直接的动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物理教材有关的问题中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创设情境常见的方法是:用好教材中的“?”,生动的小故事、多媒体展现的动画、电影片断、新奇的演示、讲述有特色的某种经历等等。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笔者先让学生猜一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学生很快会回答:“里外不是人。”接着老师再提出一连串问题:里面是什么?外面是什么?里面的像和外面的猪八戒等大吗?像和八戒到平面镜的距离一样吗?八戒把镜子往前移像怎么变化?这样使得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诱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猜”中质疑,创设探究空间
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要素,是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是创新的前奏,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首要因素。猜想作为一种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能,是根据已知的知识、事实等对未知的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一种假定性命题的思维活动。为了避免学生凭空瞎猜,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作出合理猜想的依据:凭直觉、凭经验、凭类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测,既然是猜想,老师不要轻易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用事实或真实的资料来判断,或动手通过实验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在猜想中质疑、证疑,去发现许多物理知识、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空间。
三、“做”中解疑,提高探究能力
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这些知识才在学生心中真正获得新生和意义,获得“深层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以前,要多下一番苦功夫,想方设法将知识点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并能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例如: 怎样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变为可以观察比较的对象,学生的设计方案令教师惊叹:有的让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使玻璃管的红水柱上升;有的让灯丝发热升温而发光;有的让火柴梗吸收电热升温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在这五彩缤纷的答案背后,我看到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又一次的提升。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应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物理学中的实验成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议”中求异,强调探究创新
创造心理学信息催化理论认为:“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我们两个人将各占有两个思想。”交流探究结果是探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又极为重要的一环。探究活动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学会与他人交流,向同学解释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能审视自己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学生我想一种方法你想一种方法,最后全班相互讨论交流,一起设计出了不同于书上的十种实验。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同一个物理规律,不仅让学生感到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结论是可靠的,更让学生感到课本上的实验不是唯一的,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不仅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更让学生体会到集思广益的真正含义。在这样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并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探”中掌握更多实验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法”、“类比法”、“实验推理法”、“建立模型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物理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教会学生一些创新实验的方法,如潜艇的工作原理通常很难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我们可以考虑设计用相似的目的、手段、过程、结果等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创新。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当代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探究能力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发现。长此以往,必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