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就在你的指尖

作者: 李敏

摘 要:把一节具有思想性、实用性,富有创造性的工艺美术课上好,需要几个必要的因素,同时也需要在设计制作工艺作品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些非智力因素,并且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益终生”。

关键词:思想性; 实用性; 易教易学性; 富有创意; 示范; 认真的态度; 良好的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062-001

在我办公室的橱窗内,摆列着很多可爱的小东西:精美的贺卡、请柬,逼真的面具,滑稽的小老鼠,威武的老虎,还有举重运动员小猪……不要以为我的橱窗是一个动物园,这些全是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用各种漂亮的手工纸做出来的纸塑工艺,每次看到这些,微笑会不由自主地挂上我的嘴角,要知道,每一件作品上都凝聚了学生们不一样的心血呢。

工艺课因为它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都很吸引学生,所以,每次的工艺课都能得到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响应。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尽善尽美的上好工艺课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要是学生感兴趣要的内容,而且是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比如,这学期七年级《我们的节日》第一课时,我设计的课程是设计制作请柬,这节课不仅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实用性,且具有易交易学的特点,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在设计制作请柬之前,我就问学生请柬的意义:它既能体现主人的礼节又显示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所以它能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性,就像一个学生说的,我过生日的时候,用自己设计制作的请柬邀请了自己的好朋友,看着好友赞赏的目光,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多好!

在七年级课堂教学《立线装饰》中,同学们用各种材料制作成装饰画,张挂在自己的房间内,赏心悦目,为居室的环境装点了美丽,这又体现了工艺美术的实用性,既美观又有欣赏性。

同时,工艺课一般设计制作并不复杂,材料也不难准备,一讲就懂,一学就会,教与学均感到轻松自如,同学们还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不一样的方法制作同样的东西:如请柬的设计,让学生们既动手又动脑,富有创意。

其次,做好课前的准备。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怎么做饭?上工艺课没有工具材料怎么动手?所以,每次工艺美术课前一周,我都会将所需要的材料详细介绍给学生,并且说明什么材料有什么用处,哪些材料可以用其他易于准备的材料代替。比如我在上刻纸课的时候,专业的刻纸工具是需要专业刻刀和蜡盘的,可是学生们到哪里准备这样专业的工业呢?所以,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可以用美工刀代替专业刻刀,用玻璃代替蜡盘,结果,上课的效果也并不差。

工艺美术课的样品示范也很重要,一个精美的样品,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的欲望。这正如一个能干的主妇,烧了一桌拿手的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使家人一见垂涎欲滴,胃口大开,这一餐一定会吃得很开心的。每次上课前,我都会为课堂内容准备一些精美的范作。如刻纸课,我会拿出自己刻好且装裱好的篇幅较大的精致作品,让学生们欣赏。在一一展示后,引得学生啧啧称赞,学生们一个个喜形于色,兴趣盎然,手痒痒的,好像箭在弦上,个个跃跃欲试。这个时候,我再鼓励一下:“你们可以制作得比这个更好!”这样,学生热情高涨,立刻就投入到制作中,课堂效果肯定也会令人满意的。但是,如果与之相反,如果我们自己要求学生这样那样,自己却懒得动手,或者是很随意地做一个样子,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随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也粗制滥造,应付了事,实在是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第三,课堂中需要给学生足够的作业时间。我们上课的时间总共只有四十五分钟,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讲授完毕,还要让学生制作完毕,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上课时,教师要惜时如金,妥善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精讲多练,让学生有足够的作业时间。例如在七年级《立线装饰》中,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一下立线装饰的概念之后,立即转入“怎么表现”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材料构成的立线装饰,启发学生用自己手头上的材料如何来设计制作成一幅精美的立线装饰品。充分利用多媒体,既节约了课堂时间,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在展示样品时,一边展示一边分解步骤,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很快就能完成指导任务,学生也有很充裕的作业时间。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当堂完成作业,课堂气氛也很好。而且现在的教科书编得也很好,在工艺美术这一部分,一个已设计好的作品,从内容、形式、材料到制作步骤,都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材料都尝试制作一下,不像以前那样学生只要按照书上设计好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去做就可以了,以前有的教材甚至连图样都印好了,学生的工作就是剪剪贴贴而已,这等于把学生当作一个作坊工人,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事实上,工艺美术课,始终是需要把学生的创造精神放在第一位的。如我在上《我们的节日》这一课中,海报和请柬主题词的写法、请柬的外形、装饰纹样,都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并且在课堂中,我经常启发学生:“请柬可以这样做,可以那样做,还可以怎么做呢?”在七年级的《立线装饰》中,我这样提示学生:“可以用纸做,可以用绳做,可以塑料线做,还能用什么做呢?”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的思路得到启发,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结果是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设计制作出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有的用相同规格的圆珠笔芯,有的用牛筋,有的用电线,还有一个学生用的是牙签。真是集思广益,各显神通。课堂气氛和效果都不错。

第四,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俗话说“好习惯伴终生”,要做好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不仅仅只取决于技术,在作品的背后,还包含着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其中包括兴趣、信心、耐力、毅力,还有认真的态度……这些都属于态度习惯问题,它们要始终贯穿整个制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这些正确的态度习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