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评价引领学生用心阅读

作者: 王玉珍

摘 要:本文就如何采取有效评价引领学生入“象”、入“意”、入“情”地与文本对话,在不断的阅读、碰撞、反思中走进文本深处,使思维在阅读交流中得到训练,语文素养在阅读中得到提高的问题,阐明了运用有效评价能够最大程度地引领小学生用心阅读。

关键词:有效评价; 引领; 个性阅读; 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82-001

一、实施形成性评价,让小学生读得进去

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取、积累,用心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它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标语)。小学生主动阅读前,会对自己的阅读状态及效果有点预设,我们称其为“阅读期待”,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不时地进行阅读的反思和批判,不断地把握自我理解程度,判断与阅读目标的差距,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所以,对小学生阅读成效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阅读的形成过程,要把学生读书时的认真状态、专注程度列入评价指标中来,把评价贯穿于学生阅读的整个进程之中,比如,学生阅读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及时的评价时,让他们既关注读得通不通、顺不顺,又要关注读得态度认不认真、感情投入不投入。当然指导学生用心读书,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来促进小学生用心阅读,通过学生自评和全班同学的互评为每个同学的阅读进行一次总结评价,学生对自己当前的阅读水平有个大体的了解,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用心阅读之后,让他们对前后的状态进行一番比照,发现阅读方面有所长进,教师适时予以肯定与鼓励,这样学生在用心读书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他们会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

二、实施宽容性评价,让小学生读出个性

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用心读书时必须关注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倡导个性化阅读。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阅读积累的不同,当他们用心去阅读时,往往在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带上自己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在这多元化的理解中,教者不能用“非此即彼”加以评价,要对他们在阅读过程生发的看似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规”的想像以及违背“逻辑”的“阔论”予以宽容。特别是对于学生众多的独特感受,我们应该“珍视”并给予呵护和包容性评价。

三、实施延迟性评价,让小学生读出情趣

课标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怎样体现多角度与有创意,进而将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落实到位,我们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好与差,优与劣,是不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作评价的,在学生充分体验了阅读过程之后,给予指导,使学生体验到用心阅读的成功与喜悦。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进入文本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出现在用心阅读的后半段。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其它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如果我们不过早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给予评价,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和感悟,那么学生将从这开放阅读的时空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顿悟”。

四、实施分层评价 让小学生读得精彩

由于学生的阅历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其用心阅读达到的成效不尽相同,有的能体验到文本的本质内涵,有的则是浅显和表面的感悟。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我们既关注到学生的共性,又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阅读评价实行了分层评价,通过分层评价,从而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去用心阅读。首先,我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其次确定A、B、C三个层次不同的评价标准,阅读习惯好、能力高的同学用标准A予以评价,一般的用B标准,较差的用C标准,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本人在引导阅读习惯及能力较差的同学去用心阅读时,使用的C层次。

C标准的评价标准是:①能用普通话读课文;②语言基本流利,把句子读通顺;③力争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中等生用心阅读的B层次评价标准是: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短文;②能基本理解短文的内容。引导优秀学生用心阅读的A层次要求是: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②能说出短文的主要内容;③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分层评价,促进小学生用心阅读,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品尝阅读学习的乐趣,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课标语)。

五、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读得下去

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阅读评价中,我改掉了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手段来激励小学生用心阅读。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教师点评,学生习得方法。家长查评,确保学生用心阅读的长效性。比如,评价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我是这样进行全体参与多元化评价的:自读自评,学生自问“我能读得怎么样”;读后互评,同学评议“读的效果如何”;诵读点评,教师评价“读的亮点有哪些”;课外阅读,家长查评“孩子知道些什么”。这样学生在阅读时不仅时刻践行“用心”二字,而且能够读记下去。

学生的用心阅读主要表现在读得进、读得下、读得精彩、读出个性与情趣。指导小学生阅读时,恰当地运用有效评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引导小学生用心去阅读,当用心阅读成为学生自觉行动时,“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也就从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