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 放飞实验
作者: 沈红摘 要: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实验教学; 科学兴趣; 科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89-001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只满足于让学生看到实验的现象,而忽视了探究的过程。《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探究的过程相当重要。那怎样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我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认知的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在不同课题的教学中我总是采用不同的创设情境的方法,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一般可以采用投影、录像、课件、谜语、故事、游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敢于提问、敢于探究的情境。如:我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我编了一个故事:“昨天同办公室的一个老师给沈老师出了一个难题,他给了我三个大小不同的瓶子,里面装着的水的多少也是不同的,他非让我说出哪个瓶子里的水多,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你们能帮帮老师吗?你能看出来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热情被激起来了,他们都争着想告诉我哪个瓶子里的水多,于是我又乘机追问:“刚才只不过是同学们的猜测,那么你有具体的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测吗?”学生纷纷献计献策。通过这样的创设情境,打开了学生的探索之门,问题提出,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基础。
二、在愉悦中假想答案,激发探究
《课程标准》建议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愉快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假想,每当学生的实验结果与猜测一致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的自豪与愉快,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我让学生猜测“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甚至还说明了自己猜测的理由,就连班中成绩最差一向不发言的小超同学,也作了猜测,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猜想,是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延续。一切的发明和创造都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探索,有了好奇才有了猜想,有了猜想才有了创造。只有敢想,学生才会去勇于探究,才会有创造。
三、供足器材自主选择,促进探究
充足的实验器材是自主操作实验的必要条件。实验材料的缺乏,或者实验的人数过多,都会影响学生自主实验的效果,影响他们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收集一些材料,尽可能多准备一些实验组。只有给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动手去操作,这样在实验中才能大胆去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在教学《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一课,我让学生4个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提供了纸盒、泡沫塑料、棉花、塑料袋、饮料瓶、玻璃片、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锡箔纸等,学生在做太阳能热水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小组不同的需要选择材料,同时也满足了不同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配备装置,学生在实验制作时更加得心应手。甚至当他们的制作失败时,还可以重新选择一些材料进行改进,为他们的继续探究做好了准备。
四、指导学生运用结果,延伸探究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在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真知后,要激励学生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再实践-再认知”,把探究行为延伸到解决其他问题,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上完《磁铁的两极》一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磁铁具有正负两极,并且知道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于是我提出了一系列跟磁铁的两极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释,巩固学习成果。然后问学生:“既然磁铁具有两极,你知道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运用它的呢?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用磁铁的这一性质搞些发明创造,做一名小科学家吗?”许多学生受到鼓舞后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我想利用磁铁的同极相斥发明一种‘磁力鞋’,可以让我踩着空气行走,这样就不会弄脏鞋了。”“我想利用磁铁的异极相吸发明自动倒水的饮水机,只要使用一个特制的杯子就行了。”“我想利用磁铁的两极发明一个风车,可以使它不停地转动,作为装饰用。”……学生的想象力被激起来了,学生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由课内的探究延伸到了课外,延伸到了学生无限的想象中去了,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最后我让学生学做“磁力小车”,玩中发展能力,使学生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只有在学生自主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养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