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戏曲文化与国学精神的联系
作者: 吴义生摘 要:戏曲艺术与国学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小学戏曲教育的教学定位就是在继续保有原来的“美育”和素质教育的规定内涵同时,新增国学内涵,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戏曲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功能; 国学戏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114-001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社会,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美国大片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或正在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什么是国学?中国人民大学首任院长冯其庸先生认为“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国学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千年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是一种可以渗入一切世事的大智慧。国学代表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与经验。多少年的国学流传到现在,不仅是文化上的硕果累累,更是精神上的陶冶。国学是一种能让人产生归属感的文化,它有我们的共同记忆与集体经验,因而这也正是国学的重要意义之一。
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与国学精神有什么联系呢?戏曲与国学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有人说把戏曲艺术与国学连在一起未免牵强附会,翻看戏曲的历史我们发现戏曲与国学有着太深的渊源关系,例如京剧作为近代发展成熟的一门艺术,有我们传统国学的影子,而传统国学是我们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这些文化已经像人类的基因一样渗透到了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里面,代代相传了!国学中的儒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虽然不能涵盖传统文化之全部,但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我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称,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道德是封建社会塑造整个中华民族灵魂的主要的精神力量,儒家文化的道德至上的观念对戏曲的功能、人物形象、矛盾冲突、观察社会生活的视点和评价生活的尺度等诸多方面均有深刻影响。
国学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在这个意义上戏曲无疑也属于国学的范畴。戏曲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也是中国人在历史上传承的精神文明现象,二者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共性主要体现在戏曲与国学在文化层次方面的影响是一致的;其个性主要体现在戏曲与国学在实际表现形态上是不一致的:戏曲是在舞台上以“歌舞演故事”的客观艺术现象为载体的有形文化,国学的大部分内容是以价值观念、社会思想、道德制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理念等主观意识形态为补充形式,在一定意义上看,戏曲是对国学艺术化的一种演绎教育形式。戏曲作为大众文艺来自于民间,自始至终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戏曲在发扬国学精神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从戏曲艺术可以看到国学的中庸之道,反映着我国人民朴实无华、友好、乐观、忠厚以及达礼等美好的人文色彩,并且更多的反映着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古往今来的礼仪道德标准。戏曲是国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戏曲是传统文化优秀的表演艺术;是国人认识自己的文化手段;是炎黄子孙的“胎记”;是中华文化瑰宝库中一粒宝石。另外,绝大多数戏曲都受过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儒家的思想学说早已变成他们的血液,深深地扎根于其灵魂深处。就拿戏曲舞台上的女性形象来说吧,不仅数量多,而且多数是舞台的灵魂和社会的良心,戏剧作家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感常常是通过她们得到最完美体现的。王昭君的胆识令汉宫满朝文武羞愧;李香君的气节让七尺男儿汗颜;窦娥的善良、怨愤感天动地;赵五娘的深明大义、吃苦耐劳感人肺腑;杜丽娘出生入死的“至情”惊天地、泣鬼神等等。
国学与戏曲文化不仅在过去影响着中国人,对21世纪的当代中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戏曲的魅力便在于它的生活自然之艺术,是一种积淀着数千年历史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体现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积极上进的国学精神,尤其对于当前正处于后现代文明中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毛泽东主席说得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戏曲与国学不仅是古人的生活方式,陶冶人们的审美情操,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能解惑,反思自己的人生,对生命的理解会更深一个层次。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用一种谦逊的充满仁爱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用其中优秀的思想来帮助提升中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完善他们的道德修养。并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对今后的为人处世、以后在社会上立足大有益处。以新的智慧面对当今社会风云变幻的现代中国式思想与品质,学会将先人的精神与思考应用于现代思潮之中,用文化的积淀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悟”。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繁荣,国学在国内的复兴以及在国际的传播,成为当前最热闹的一种文化现象。上自政府,大力提倡“和谐社会”,中从高等学府大办“国学班”、“孔子学院”,下至黎民百姓,言必称儒释道。那么作为当代的音乐教师我们应当从根本上提高鉴赏戏曲课的教学质量,要将戏曲教学思路创新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的各个环节,将戏曲史、戏曲理论与课堂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懂得戏曲文学知识,戏曲综合艺术理论,还要懂得水磨调、起霸、划船、骑马、水袖、兰花指、毡子功、把子功、抢旗、对打、念白、扇子功等戏曲常见的表演功夫;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当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做到所学的知识不断更新、拓展和深化,有条件的话可以和戏曲团体及演员交流。逐渐加深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教育的认知,继而转化学习、工作为本人兴趣所在,自觉为创造、发展和繁荣当代中国审美文化贡献一份绵薄的力量。
虽说时代的潮流在改变,群众文化也需要改变,但我们不能随变摒弃那些有着民族特色的东西,更不能摒弃先人的文化和民族的艺术!我们不能让宝贵的戏曲历史文化从此被这些“流行沙尘暴”所掩埋掉,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