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院校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
作者: 齐炳娟摘 要: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于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各种细节。职业院校的基础课教育与其他类别院校有所不同,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更需要艺术手段的参与。在我看来,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复习、导入、讲授、总结四个环节。本文将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这四个环节,分别表述对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136-001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了,但是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几年期间才对这一名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产生了一些个人见解。课堂教学需要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于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各种细节,应对突发事件,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我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是技术院校的数学基础课的教授,技术院校的基础课教育与其他类别院校有所不同,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更需要艺术手段的参与。在我看来,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复习、导入、讲授、总结四个环节。本文将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这四个环节,分别表述对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些见解。
一、复习环节的艺术
复习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正所谓温故知新。在对旧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我不赞成有些教师生硬老套的提问方法,即要求学生熟练地背诵定义和定理。因为熟练背诵不等于真正掌握理解了所学的知识,不等于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我认为,应当以习题的形式,要求学生表述解决题目问题所运用到的定理以及计算方法和技巧等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最后由教师给出评价,并应及时纠错。
二、导入环节的艺术
导入环节的作用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乐趣。在技术院校,学生所学大多是动手性较强的技能知识,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又远离生活,因此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数学学无所用。许多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到了这个学校还要学习数学。于是,我发现,每次上课之前,有必要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手段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导入的艺术。我在上课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导入的内容也是有所改变的。比如,在讲述解析几何的抛物线一节,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就设计了不同的导入问题,其中,针对建工专业的学生设计了有关桥梁拱高的计算问题,而针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是关于汽车前大灯焦点位置的计算。这样针对学生的专业兴趣而导入新课,可谓因材施教。
三、讲授环节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的,讲授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因此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本环节的处理方式,我不赞成某些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及冗繁的板书方法。我觉得数学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的引导性。
首先,在对知识的讲述中,练习定义以及定理的应用和提问思考是我的主要教授方式。比如,在通过两个重要极限求函数极限一节课中,我在给出两个重要极限后,便告诉学生们运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求其他函数极限的方法就是把其他函数朝着两个重要极限的形式转化。给出方法后,我列举出一系列例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转化这些函数,从而达到求出函数极限的最终目的。学生在我一步步的提示引导下很快便掌握了运算方法和技巧,并且能够独立地完成我给予的课堂作业。
其次,对于板书,通常我会用最简练的词语或者数学等式的形式将定义或定理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定义和定理的内核,方便学生的记忆和学习。这些在教学细节上的艺术处理让我感觉到,在我的课堂上,一方面养成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依赖于老师的讲授;另一方面,学生在通过自己的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总结的艺术
课堂教学接近尾声,就是知识总结的环节了。我听过一些老师的课,大多数在这个时候只是简单地叙述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匆匆结束了。在我看来,在知识总结这个环节中,不仅包括知识的建构,还包括了导入问题的回归。在导入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承诺,学完了本节课就可以解决某某实际问题。当学生完成学习后,教师就应证明给学生,如何运用所学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那一个实际问题。这一环节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妨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然后让教师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了解了所学知识的必要性。而且从心理上对于产生成就感的事物,兴趣也就渐渐产生了。
可见,课堂教学若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讲求策略,采用一些艺术性手段处理好以上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而且,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还有赖于其他方面的准备性工作,比如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适当编排、教师的精心备课,以及教师的表演水平和与学生的互动。
参考文献:
[1]金一鸣.教育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杨高全.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育的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2):12221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4]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李国强,邵光华.数学情感教学的实验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5,(2):77279
[7][日]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