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趣 所以主动
作者: 刘国义摘要: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诱导激发学生乐学的激情,让他们愿学,进而实现善学,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12-001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呢?
一、变讲台为舞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就要竭尽所能,使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比如在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时,我带了一个头盔和一条长毛巾到教室,学生感到奇怪,课前就激趣。上课时,我让一位同学到教室门前,先用毛巾将他的眼睛蒙住,再套上头盔,然后让全班推荐一平时最能说会道的同学只用语言引导前一位蒙住眼睛的同学到指定位置。活动后,我请两位同学谈感受。蒙眼睛的同学说,眼前尽是黑暗,害怕撞到课桌椅;负责引导的同学说,前一位同学不能理解他说的话,自己也有点黔驴技穷。此时,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预设问题。这就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就向自主学习迈进了一步。
二、改传授为引导,激发兴趣,鞭策学生自主
1 给学生机会去尽情地接触周围世界,激发他们去观察,这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如在指导写《家乡的变化》一文时,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复建小区和滨江开发区,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与以前比较,材料有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丰满了。
2 结合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语文。我校每班都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我利用这个契机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学生结合课内外阅读的知识,要制作读书卡片,贴剪报、做摘抄等,来布置教室,由于组与组、班与班之间存在着竞争,为了本组或本班能在评比中获奖,这需要他们比别人“玩”得更精彩,此时,语文老师适时指导,更是他们求之不得,何谈反感?
3 在模仿中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如一些语言运用题,要求所说的话得体,特别是针对不同对象说话,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
4 尊重成长规律,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玩和学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只要我们引导得好,学生就可以玩好,也可以学好。学习是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为了学习抛弃生活中的其他,压抑体味生活的天性,剥夺追求快乐的权利,成为学习的奴隶。许多学生喜欢听音乐,在他们听MP3时,给他一本《读者》,翻看一下当中的美文,读书、音乐可两不误。
三、转动机为需要,刺激学生,诱发学习需求
首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问题,能加速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讲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追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学习《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我设计让学生在课本插图上标上作家们的姓名,并说出理由。由于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好的一堂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富有启发性。如果一堂课中的问题过多,会使学生疲于奔命,被问题牵住鼻子走,这最终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组织教学,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如在教授《孙权劝学》一文时,教师可设计一些有新意又不乏启发性的问题,如孙权是如何劝吕蒙的?他的劝说成功吗?吕蒙与仲永给你的启示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死板,有灵活性,同时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他们探究的兴趣。设计的问题要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
其次,训练设计应富有挑战。作为教师,设计练习时要用精品意识。就拿常见的字词教学来说,教师教完生字、新词后,不要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倡导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但要记住生字新词,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学习效率反而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羁绊”的“羁”时说:“马死个(四革)(不动)”。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这比抄写十遍好,学生为不抄写,会主动想法去记。毛泽东有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从哲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理解他老人家这句名言,会让我们感悟到:一切富于挑战性的事物或活动都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力学意义。可见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多给点“诱惑”“刺激”。
四、化接受为自觉,激发兴趣,习得主动学习
语文学习需要广泛地吸取文学素养,需要课外大量的阅读与积累,比如阅读与写作,它们是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两大重要板块。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有限的文本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我们就要从教材之外广泛地收集材料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倡导自主阅读,密切联系现实,与时间同行、与社会同行、与中小学阅读趣味同行,才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对一些偏爱语文的同学,我们应创造条件,启发引导,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感悟,去体验其中的思想、意象或人物,获得新的感悟与精神飞跃。
由此可见,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我要学”的主观能动性,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诱导激发学生乐学的激情,让他们愿学,进而实现善学,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他们获得了主动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我们的教学就获得了成功,学生学会了学习也就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才是成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