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反思新课程实践 走出新课程教学误区
作者: 吴高旺摘要:新课程教学实践以来,笔者认真研读了生物新课标、初中生物新教材,并在教学一线进行教学实践。在结合新课标,处理新教材,把握知识教学尺度,强化知识学习,重视探究学习过程,充分运用合作学习,实施分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胆尝试,获得一些感悟。
关键词: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维目标;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25-001
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究竟存在着哪些误区,又如何尽快走出这些误区呢?本文将通过反思近年来的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薄观点。
一、认真研读生物新课标,努力提高创新处理新教材的能力,尽快走出教材的误区
在生物新课程实践中,围绕教材转,在教材处理上缺乏创新,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表现为在教新教材,这是新课程教学的误区之一。笔者认为,教授生物新课程必须以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生物课程标准为根本,而不是以某种版本的教材为根本。在处理教材时一定要敢于创新,不要受制于教材。要力争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既能体现课程理念,又符合课标要求,还能够切合学生、老师和本校资源状况等的实际。
二、把握好知识教学尺度,避免走入过于淡化知识学习的教学误区
在近年来的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由于受新教材编写上删繁就简和淡化知识学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我们在处理学生探究学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就走向了过于淡化知识学习的误区。针对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知识学习的尺度,避免走人过于淡化知识学习的误区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1)要根据课程标准去合理地丰富相关知识内容,教学中既不能过分强调知识的体系性,也不能忽视知识的体系性,最低标准也应该是让学生有所理解地去学习和掌握那些必备知识和技能。(2)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要让学生知道在探究活动中不仅仅要积极地参与活动,还要从中学习知识和技能。(3)在探究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活动后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学习总结,应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同时,又能从中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也能接受到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4)在生物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校的资源状况,合理地安排各类学习活动的比例。此外,还应特别注意正确理解生物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真正含义,以及努力开展对探究课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5)在新课程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始终牢记,只有知识学习目标才是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目标)中的根本目标。
三、重视探究学习过程,避免步入探究学习的教学误区
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图形式,学生活动走过场,轻视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性学习,不会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探究课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在理解探究学习方面存在着误区。探究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它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实验、调查、分析资料、讨论和交流等都应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常用形式。笔者认为,重视探究学习过程一是要设法去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参与性。二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要充分利用身边有利条件进行探究课的教学。五是要提高各类活动的可操作性,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探究学习时间。六是要认真抓好探究学习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充分地完整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实施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园材施教,充分体现面向全体性
在新课程教学中,以点代面;只关注优生,不顾及全体;不注重全体参与性;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时不考虑班级生源实际等的做法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这一生物新课程理念精神相违背的。对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加以纠正,我们应该通过认真分析班级的生源层次状况,努力寻求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及其传授和指导学习的方法来加强分层教学,要把新课程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和具体的行动上。
五、避免步入过于依赖现代媒体的误区,力求媒体应用多样化、现实化和合理化
媒体应用多样化、现实化和合理化,这本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依赖现代媒体而放弃板书,完全依赖现代媒体演示而剥夺学生实验探究机会,这无疑是新课程教学中媒体应用方面存在的误区。怎样走出这一误区,笔者认为,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此外,在媒体应用上还应注意多样化,但也要纠正媒体越多越好的错误观点。
六、克服低幼化看待初中生的错误做法,注意向初中生传授科学严谨的生物知识
在生物新课程的某些公开课教学中,我们常见到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一节课中多次地鼓动学生鼓掌,使用一些把初中生当小孩哄的教学语言。此外,我们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着不放心让学生独立地去进行实验探究;不善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的评价往往只作肯定或否定性评价,而不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顾及学生的质疑;在传授一些生物知识时照本宣科,对其科学性不作分析思考和推敲。上述做法都是我们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低幼化看待初中生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在今后的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必须加以克服。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和知识构建方面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去设计课堂教学的语言,把握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内容及其尺度,以及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内容等。特别应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要给予学生似是而非的或是会影响学生今后学习的观点。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涉及面可窄一些,但其正确性和科学性一定要讲究,要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上做到一步到位。
参考文献:
[1]朱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3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01年7月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