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硬招’为品社课增效”教学案例
作者: 潘来强摘要:从品社课的课程性质及教学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品社课高效,有三个关键:学生眼中要有生活,从生活中习得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学生要自己主动学习社会生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学会实践,养成习惯。
关键词: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44-02
[案例背景]
品社课程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结合多种教育,让学生在与社会的交互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并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道德判断能力,养成现代社会生活能力。又因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所以品社课教育的内容和形成必须利于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方式研究社会。从品社课的课程性质及教学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品社课高效,有三个关键:学生眼中要有生活,从生活中习得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学生要自己主动学习社会生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学会实践,养成习惯。近年来,我关注以上三个关键,致力于如何为品社课增效的实践研究。
[案例简录]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7课《家乡的变化》教学简录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1、师:(课件)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人们赞美家乡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触?
生:……
3、师: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每个人的眼中,家乡都是最美的。看!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处处旧貌换新颜。
二、了解变迁,激发情感
1、(课件展示)师:请看下面一组照片,并听一听拍摄者的介绍。这些照片都是我们的小记者从我们自己生活的周围采集来的。
生:这是我在“和谐雨花社区行”比赛中的获奖作品,是板桥新城的古雄新居和快乐的百姓们。
生:这是商贾云集的开发区景色及几家大型企业。
生:这是新近迁往板桥的最大的装饰城热闹的建设工地。
生:……
2、师:下面我们再请一小队汇报他们进村入户,采访获得的调查表。
3、师:还有同学能补充家乡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吗?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生:是党的改革开放、富国强民的好政策使得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师:你们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证明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小康了。
生:人人都喜欢,搬入新居的农民还自编自演节目歌唱这种变化,讴歌党和政府的领导呢。
4、师:请同学们阅读故事《游滨河广场》,读后想想和作者有没有同感?我想请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
生1:(画画)
生2:(写诗)
生3:(说说)
生:……
5、师:其实,家乡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辩论。
生:(就“变化也带来了烦恼,你同意吗?”展开辩论)
师:从同学们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确实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烦恼。所以我们又面临新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发展,处理好发展与环保、节能的关系。
师:你们还看到过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生:(出示采集的图片并作介绍)
师:再读下面的诗歌《高楼与花园》,你们感受可能更深。(生读诗歌)师:党的改革开放、富民强国政策带来了家乡的巨变,我们每一个人都打心底热爱党。但我们也看到变化中也有烦恼,我们不得不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忧心忡忡。那么我们应该可以做些什么呢?
三、结合实践,指导行为
1、师:徐丹小朋友为我们做出了示范,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生读故事)我们应该向徐丹学些什么?
2、师:下面我们请各雏鹰小队汇报他们的计划。
生(第1小队):我们小队向周围人发调查问卷,征求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整理好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是我们的计划(如下表):
生(第2 小队):我们将制作环保宣传板,到社区广场进行宣传。这是我们的计划书。
生(第3小队):我们将开展检测水质、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活动。
生(第4小队):我们将认养绿树。
生(第5小队):……
3、师:同学们的计划很好,那就让我们去完成吧。希望在下次《我为家乡献计出力》的主题汇报会上,大家都有话可说,并且人人都骄傲地说:我为可爱的家乡建设出了力。
[案例分析]
一、课前调查有奇效
学生对自己通过调查获得的真实可靠的材料,确信不疑,这些材料又被安排在课上展示汇报,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充实、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调查与汇报的经历过程就是学生丰富社会生活知识的过程,同时这些事实存在于他们生活的周围,来源于他们观察、访问、记录、分析,促使他们认识深刻,情由心生。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数据,告诉学生“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令人振奋,同时也有些令人忧虑的地方。”在调查汇报的过程中,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被激发、升华,并指引他们投身为家乡建设献策出力的实践中。所以,教育者应该十分重视课前调查,并做好指导。
二、课中自主最重要
“自主”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也只有自主地观察、体悟、探究,才能获得正确的观念、生活的能力。教者在教学中就做到了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发展以充分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特别是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全被教师匠心独运地安排。于是,学生唱主角的“小组合作汇报”、“小小辩论赛”等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真正地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习得能力、养成习惯。
三、课后延伸莫忘掉
品社教学只有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参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参加社会实践,将教学空间向课外、校外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本课教这就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调查家乡变化情况→激发培养情感→指导践行,为建设家乡出力→学生实践,进行主题汇报。课后延伸,既可以锻炼、检验学生行为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习惯,是品社课教学必要的内容和增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