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让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作者: 李 梅摘要: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听讲中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在阅读赏析中感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在写作中渗透亲情、友情和师生情,培养热爱生命、关注真情的意识;在演讲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环保意识、敬业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46-01
传统的学校德育往往采用呆板的说教,主要用灌输和严厉的控制约束手段,使学生接受某些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达到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这往往事倍功半。学生迫于无奈,被迫接受教育,由于被动接受,常常口服心不服,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成人”比“成才”更显重要,这样的的现实要求每位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齐抓共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人文教育所产生的效果远远大于其他学科,这是语文学科的优势。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文本中闪耀的人性美、爱国情,为德育教育提供得天独厚的平台。
一、在听讲中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语文课的讲授中,有选择、有针对地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她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经历了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和发现项链是假的的遭遇,片刻的虚荣换来的是十年的辛酸。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借助这个人物,以她为反面教材,认识她悲剧的必然性,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虚荣心的可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情操、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尤其是他们和好的根源—“爱国”的发现,更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或爱国、或刚正、或无私……讲授中要充分展示,让学生在感悟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阅读赏析中感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
语文学习是个大概念,教材只是个例子,可以大用也可以小用,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必要时还可以适当补充。教材中可以选择《荷塘月色》中有正义感和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未来命运的思索,《灯》中“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精神,《发人深思的试验》中那种团队合作意识,《五·七炼狱之夜》中体现的职业道德的反思,《五人墓碑记》中的社会公德。《海燕》中那英勇善战、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乡愁》中倾诉的远离祖国大陆的游子的一往深情,从而教育学生有公德心、有合作精神。教材外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积极向上,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作品。它们集智慧哲理于一身,在课前三分钟常规阅读中选读一些篇章,对学生进行诚信职业道德的引导。
三、在写作中渗透亲情、友情和师生情,培养热爱生命、关注真情的意识
利用读后感的形式升华学生的感悟力。学了《拿来主义》,明白了对待文化遗产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要批判地继承,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习上实行拿来主义,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实行拿来主义,拓展了思维。学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那委婉的劝谏艺术,谈自己的一次成功或失败的规劝,弄清成功与失败的根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艺术。学了《鸿门宴》,针对机遇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抓住机遇、创造机遇的意识。
设计专题写作,引导学习心理健康发展。开学初,设计《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疏导学生倾吐心中的不适应、想家的情绪、烦恼、焦虑,不吐不快,写出来了他的心理可能就缓解了,这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情况,与班主任共同关注配合,适时调整学生心态。以《XX,我想对你说》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写师生情,在《老师,我想对你说》中,学生的感受、期望、理解……无不撞击着老师的心灵,让老师们感到师责重于山,从而积极去引导学生,一言一行做好示范,就事论事进行疏导。在对同桌朋友互表衷肠的作文中,更让人欣喜,文中往往融进了对同桌的印象、看法、感激、误解、期望……老师在学生同意下把作文交给当事人看,让作文沟通他们,达到作文的最大实效性,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
评讲时,进行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作文评语在于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充实,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满足,教师要用巧妙的语文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明确成功与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因此评语要具体、有针对性,切忌泛泛而谈。评语要重在一个“赏”字,先赏然后指出不足,好的评语能沟通师生情,赢得学生信任,好的评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其奋发向上。面对自卑者激励,面对苦恼者劝导,面对困惑者疏导……及时讲评,尽可能让学生心理健康起来。
四、在演讲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环保意识、敬业精神的培养
演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好专题演讲,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口才,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五四”、“一二·九”、“九·一八”前夕组织学生开展纪念活动、勿忘国耻活动。这既锻炼了学生口才,又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德育工作可以贯穿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不露痕迹地巧妙的设计,有意识的正确引导,学生不仅在语文课上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思想上的发展和飞越。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关系……这都是学生将来安身立命的资本,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完成这一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