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者: 花 卉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笔者重点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87-01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因升学压力普遍存在着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出现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的尴尬局面,因此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课程理念给思想政治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要求政治教师要尊重学生成长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政治课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首先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现主动、有效的参与,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巧用新课导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注重新课导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导入形式,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例如,在讲“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我引用下面这则笑话: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在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体重竟然不一样,讽刺了妻子平时涂抹脂粉太多了。学生在哄笑中明白:做事情要有分寸,应坚持适度原则。
二、选取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三维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尽快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比如说,在讲授“财政收入与支出”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支出中的农业支出,就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目前国家的支农政策(“减免农业税”, “粮食补贴“等),然后请来自农村的同学来证实当地农村种粮农民是否还要上缴农业税,是否得到过国家的种粮补贴。让学生谈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发言,谈了农村真实的情况,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学生参与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疑、释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会让他们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授价格变动影响时,就要设问为什么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呢?为什么大米涨价了我们还是要买,而金涨价了,就降低需求呢?待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后,教师在作解答,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创设情境,开展模拟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动口动手,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可以创设“虚拟剧场”、应聘演说、现场招聘、听证会等开展情境表演,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活跃起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愉悦式学习。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创乐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现实中常有这种现象: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的课;相反,讨厌这位老师,也就厌恶这位老师的课。这就是“爱屋及乌”的现象。可见和谐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渠道地了解、关心、帮助学生,使他们愿意与你讲真心话、实话,同时使这些同学因“亲其师”而喜欢你任教的政治学科,即使它是一门枯燥的理论知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