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门神的演绎
作者: 沈 兰摘要:民间年画——门神,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熟悉是因为过年时会随处可见,陌生是因为太过于平常而视而不见。本课运用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年画门神的好奇,运用中国红有色卡纸及水粉颜料作画,使其形成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新体验与新思考。
关键词:民间美术;门神;现代视觉;表现;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36-01
门神: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种,“年画”是中国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国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等。门神是除夕帖于门上的一对护门神像,含有“御凶”保平安之意,又起到了装饰门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课程心理目标:
1.体验和欣赏中国的年画艺术,形成对年画对门神的好奇与探究;
2.采用中国红有色卡纸作画,体验新材料的视觉效果。引发学生对视觉艺术、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全新体验与思考。
课程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民间艺术和年画——门神的故事、造型及艺术表现方法;
2.改变一般意义上的构图方式,采用长条型构图进行艺术表现;
3.体验绘画中“神似”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年画和年画中门神的常识、历史和神话故事;观察和体会门神作品中的艺术造型和神韵;把握神韵进行演绎临摹表现。
难点:
对中国年画——门神神韵的体会和表达:用各种不同的表情加以比较,对不同动态的比较,加深学生对神韵的自我体会和理解。
教学准备:
多幅门神作品和其他年画作品;中国红彩色卡纸;水粉绘画工具;年画及门神的历史神话资料;一般表情、动态图片资料;课件集成。(年画及门神的历史神话资料学生也同样需要准备)
教学过程:
了解、欣赏、讨论:
课件和图片进行展示。从一般年画到门神,和学生一起,以神话故事入手,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对年画、门神的历史进行了解;一起欣赏和分析年画的艺术表现风格,造型、动态、服饰以及色彩。展示年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由此引出民俗民风。
讨论:年画都包含了中国民间怎样的精神寄托?它们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他们都有着怎样的神态和神韵?在年画里都有一些什么主题,各自又有怎样的象征呢?
评述:年画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它独特的一面。年画中的门神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无论是人物的选择还是人物的造型,都有着很多的历史神话故事。在另一方面门神又是中国年画的重要代表之一,从门神入手让学生体验中国年画的方方面面。技能上,从大量的年画、门神作品体会它们的神态和神韵,是这一段落的重要目的。
风格、比较、神韵
通过了解、欣赏、讨论,课程的重点将转到对作品本身的风格上。年画、门神的人物原形大多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神话中。在民间通过年代的演绎,各自的特征都被一一强调出来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比如钟馗的大胡子、寿星的笑脸、尉迟敬德、秦琼的怒目等等。通过对表情的比较和讨论,使这些特点让学生们得到强化的认识。最终得出一个全面的对门神的神韵的认知,为下一步的演绎临摹奠定基础。
构思、体会、表现
1.要点之一是对在长条纸上的构图有一个很好的思考:提醒学生不要让纸张的上下两头有太多的空白,或者思考怎样去装饰空白太多的地方。
2.之二是对色彩的把握: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有大量的对比色存在,而色彩的协调则是靠黑线来中和的。在对比色彩的运用的同时应保留黑线。体现线与色块的结合。
3.要尽力的表现出门神作品中重要的神韵和动态特征,神韵是学生作品的重要目标所在。
学生作业,教师适当指导
这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尽力依据学生自己的作业思路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对学生的作业做过多的要求和改变。
欣赏和评估
将完成的作业进行排列,大面积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新的视觉美感上的体验和认知。对审美经验也是一次有效的提升和积累。并通过这个学习,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一个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