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摭谈

作者: 陈文仲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介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47-01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运用,语文教学伴随着人文性的张扬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课堂教学新形态。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扫清了层层迷雾,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常常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亲身感受。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配上文字与声音,达到图、文、声、画并茂的效果,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氛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创设情境,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学《雨中》一文时,可以设计一段动画:“雨中,一个年轻的姑娘蹬着一辆运货车急匆匆地奔来,到了马路拐弯的地方,车子一歪,车上又圆又大的苹果撒落在马路上,远处一辆卡车正向这边开来,一群孩子跑过来捡苹果……”面对这些突然发生的事情,运苹果的姑娘心情是怎样的,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探究谜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突出重点 化难为易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观察事物不够全面。运用传统的教学技术对他们施教,不但花费的时间、精力多,而且效果不佳。教师凭借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有利于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在学习《黄继光》这一课时,仅靠书上的插图和课文的内容,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黄继光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亲眼看到了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用自已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听到了似真枪实弹的呼啸声,那对敌人的愤怒、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达到化难为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促进思维 培养能力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在片段练习“描写秋天的景色”教学时,选用了秋天景色的电脑投影,指导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天空、动物、植物的变化。学生观察后,把电脑投影重新播放并配上音乐,让孩子们把所观察到的景物进行自由练说,再指导学生练习给画面配上旁白,然后让学生动笔把说的写下来,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写完后,可将学生所写的片段在投影台上展示,让全班同学进行互评。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提高了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读写能力。又如在教《秤象》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曹冲秤象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曹冲的聪明能干,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秤象的方法。学生指出了曹冲的做法有不理想的地方,有的学生主张用沙代替石头,认为这样会更加精确;有的学生主张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可以移动,可减少搬运环节……凡此种种,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时候,教师把学生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巧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教学重点,化难为易,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课堂内游刃有余,学生在课堂内兴趣盎然,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