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评价策略

作者: 韩雪

[摘 要] 本研究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为案例,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评价策略。研究指出,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扮演建构者、推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研究强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阅读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和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导读课、推进课和展示课等不同课型,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分享阅读心得,积累阅读经验。此外,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非常重要,可以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提升其思维品质。本研究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实践指导和评价框架。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项目化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群,并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书进行整本书阅读,合理制订阅读计划,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此外,学生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并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迁移阅读习惯和方法。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不仅是一种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制订阅读计划,渗透阅读策略,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全程助力。

一、建构:架构真实任务,助力阅读

(一)创设真实情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民间故事一般来说篇幅较长,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学生乐于阅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加深对中国民间故事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求,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所在学校在开展“悦读悦美”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时,将活动主题设定为“一本书,一个课程”,并采取“双线融合交互式”教学模式。活动明线为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同时,学生可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生发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暗线则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开阔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揣摩《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效果,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并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提高阅读欣赏水平。两线相辅相成、螺旋式上升、由浅入深,从而达到“学为己用”的目的,实现从“学知识”到“学思维”的转变。

(二)巧设驱动性问题

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丰富的想象力、独具一格的传奇色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得民间故事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万事万物都是民间故事题材的源泉。从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勇敢等优秀品质,同时,故事也批判了自私、贪婪、残酷等丑恶行为和部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教师应基于《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设计出一个具有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略阅读趣味,习得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生发独立见解,成为积极自主的阅读者和学习者。本着“让阅读浸润思维,用深思聚焦任务”的目的,我们将“探寻民间故事之秘”作为活动主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个阅读周期中通过阅读整本书,完成多个子任务,在民间故事海洋中遨游,探寻中国民间故事之秘。

(三)趣设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设计一般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核心任务,指基于整本书教学的阅读目标、内容、评价等设计的总任务。核心任务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起到整合学习内容的作用。第二个层次是子任务,指服务于总任务的下设的一个个具体任务,并关注学生完成子任务后的具体表现。子任务探究循环分为“进入探究”“探究发现”“梳理理解”“深入探究”“得出结论”“知行合一”,教师可根据需要设计其中的环节。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初期我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导读环节——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推进阶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边阅读边探究,深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发掘民间故事的积极意义;交流阶段——以成果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交流整本书阅读阶段的所学、所悟、所得,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整本书阅读成果。

二、推进:立足不同课型,经历全程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有步骤、有策略地进行整本书的教学解读。首先,从整本书的内容主题入手,了解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然后,结合课标、教材等明确阅读学习的价值;最后,从学生的角度讨论兴趣点、生长点和挑战点,明确基本读法。也就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读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二是想清楚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三是讨论怎样读这本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设计学习任务群。在深入解读之后,教师就可以围绕设计有序开展整本书教学。

(一)导读课侧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制订长期的阅读计划

新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前期,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制订阅读计划上。

1.导学激发兴趣

在教学导读课前,教师设计了听歌曲猜故事名、出示插图猜故事、人物性格连连看等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听歌曲《从前有座山》,让学生猜对应的民间故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猜一猜、连一连,再进行指引,让学生认识到这么多脍炙人口、情节有趣的故事都出自《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的这些故事都是老百姓自己编的,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同学们,学校即将开展主题为“一本书,一个课程”的阅读活动。现面向五年级全体学生招募《中国民间故事》的故事传讲员。学校委托老师在班里进行一次评选,被评选上的同学将获得学校颁发的晋级卡。同学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这样趣味的活动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类似的活动设计也可以是勇闯题目关、积分大赛、红花之争、狼人杀、密室逃脱等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原本复杂的学习任务变得充满趣味性。

2.制订阅读计划

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应集中每学期整本书阅读时间,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应指导学生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制订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可以是短期的,以周为单位;也可以是长期的,以月为单位。例如,在教学《中国民间故事》时,教师可以设计整本书阅读计划表,涵盖阅读期限、阅读时间、阅读页码、最喜欢的故事等,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度。

(二)推进课侧重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式阅读整本书

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既是对单篇阅读所学得的阅读方法、策略的综合运用,又承担着不同于单篇阅读的任务,在培养学生成为终身阅读者和积极分享者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从“这一本”的特性出发,通过富有趣味的阅读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乐读书和读更多的书。在前期导读课的基础上,本节阅读推进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检查学生阅读情况,了解学生阅读进度,收集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上,并进一步提供阅读方法,最后推进下一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例如,以《田螺姑娘》这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节梯”来渗透整本书阅读方法,分析民间故事的特点,如情节的反复、鲜明的人物以及饱含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等。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注重感受《中国民间故事》的整体特点,以及它背后反映的民众传统心理,而不要去细致地分析文字表述。同时,也可以采用任务链、情节图、表格式等多种支架,精读、略读、跳读、对比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带领学生阅读一个故事或多个故事。

(三)展示课侧重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

展示课侧重于学生整本书阅读成果的交流分享。学生可以交流研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阅读经验和阅读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认知能力,还可以丰富其精神世界。教师可以在设计时以“探寻民间故事之秘”为主线,引导学生回顾所读的故事,交流印象最深的人物,讲述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或设置“民间故事小剧场”,通过剧场闯关的形式回顾整本书阅读所得,顺其自然地让学生明白民间故事人物特点鲜明、情节模式固定、愿望朴素美好等特点。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究。

三、评价:关注活动全程,赋能发展

(一)注重过程评价

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不断评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程度、能力和水平,并及时跟进、指导。基于此,笔者在设计学习任务后,制定了任务评价标准,重点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全程阅读情况,通过填写课堂评价表、制作作品档案袋、组织活动展示等多种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确定评价标准,教师还应将即时性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探究合作、反思总结等方面的表现。这种做法能够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探究,积极地表达、展示,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注重多元评价

整本书阅读评价不应局限于教师个人评价,还可以采用生生互评、小组内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进程。这种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够为学生带来多重阅读评价视角,营造轻松的评价氛围,帮助学生在评价和反思中认识到现阶段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不断改进,最终为塑造终身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电子档案等,来记录和分析学生的阅读数据,不仅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和全面的自我评价依据。同时,通过这些手段,教师可以更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定期召开的阅读分享会和成果展示会也是重要的评价环节,它们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还能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激活彼此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总之,这些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依据课程标准用好统编教材[J].语文建设,2024(18):14-18.

[2]刘继报.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4(8):103.

[3]沈依玲.义务教育第三、四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比较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