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整合: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怡

[摘 要] 绘本作为图像与语言的有机结合体,是典型的多模态交际文本,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契合小学生心智、思维和情感的发展情况,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读写整合的视角切入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不仅遵循了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凸显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紧密联系,而且深化了教材与绘本之间的意义交融。以读写整合的形式实施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现了课内语篇与课外读物之间的无缝衔接,为小学生语言迁移运用和创造性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读写整合;核心素养

绘本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绘本涵盖丰富的主题,是滋养学生人格发展的“沃土”,有助于儿童心智、思维以及情感的可持续发展。绘本与英语教材的融合教学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内在要求,满足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单元主题意义,丰富和拓展他们的语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如何实现绘本与教材的融合,开展高质量绘本阅读教学等问题。解决“教什么”“如何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这三个“核心问题”,或许是正确打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从读写整合的视角出发,探索绘本类多模态交际语篇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探索也是当前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读写整合的阅读教学价值

英语绘本为学生提供了在最自然、最纯粹、最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并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个性化表达。多元读写能力的提出,突破了传统语言教学“以语言为中心”的局限,与《标准》的理念高度契合。从读写整合的视角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既包含传统英语教学所强调的语言能力,也涵盖了核心素养所要求的文化认同、认知习惯、思维方式等维度。

从读写整合的视角重新审视绘本阅读教学,教师应认识到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引领学生读懂故事,还要引导学生在深度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思维,建立输入性语用和输出性语用的完整体系,进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内容,探究了主题意义,还拓展了思维空间。通过阅读,学生获得了独特而深刻的体验,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之后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的目标。

由此可见,从读写整合的视角开展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思考、合作、讨论以及写作等多样的学习环节,逐步构建清晰的思考逻辑,实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表达。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实现了语言学习与素养提升的双重目标。

二、基于读写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路径

(一)深阅读:以问题驱动思维

读写整合的前提在于有深度的阅读实践。英语绘本是由语言与视觉元素结合而成的语篇形式,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多模态交际材料,有助于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阅读文字,还需要学会解读图像,细致观察绘图的颜色、构图、人物形象、线条处理及场景设计等,并思考图文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绘本阅读不仅关注剖析故事的语言文字,还注重学生对图文内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有方法地读文解图,从而实现从“浅尝”到“细品”的进阶。优化问题设计,以问题驱动思维,成为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最佳途径。在绘本教学中,教师需通过问题设计突破课堂教学局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打破浅层问题的教学僵局。教师可以借助基于故事主线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主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问题链,即一系列有关联、有层次、有意义的问题组合。它突破了单一问题的窠臼。教师通过连续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与发展的思维方法,调动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问题链成为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重要支架。在解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思考。教师应从读写整合视角出发,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和具有意义关联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获取信息,自主创作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并探究主题意义。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2 “What a day!”过程中,笔者融入了绘本Fat Cat’s Busy Day。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重视故事的整体性,利用故事地图搭建框架,引导学生聚焦Fat Cat的活动轨迹,以“Fat Cat wants to sleep—Fat Cat finds a thief—Fat Cat catches the thief”为线索,深入探究故事内容。在阅读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思考Fat Cat是如何制订抓捕计划并抓住小偷的。为此,笔者以问题驱动学生思维,设计了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1.What is Plan One?

2.But Fat Cat has another plan, too. What is Plan Two?

3.How is Fat Cat?Is he really lazy?

在解决问题1和问题2时,笔者指导学生充分读图,采用拼图的形式,关注故事地图中Fat Cat和the thief的关键动作,了解Fat Cat的动作轨迹。在读图过程中,锁定抓捕计划步骤的关键词。例如,在解决问题1时,学生锁定了关键词块“make a wool maze”;而在解决问题2时,学生则关注了Fat Cat的连续动作:runs and hides—jumps out—takes a deep breath and jumps—jumps down and pulls—runs around and around。在解决问题1时,笔者采用师生共读的形式,指导学生充分读图;而在解决问题2时,则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Jigsaw Reading活动,训练学生分析文本语言逻辑的能力,为读后续写“Fat Cat还可能有什么抓捕计划”的实践做好铺垫。

(二)真互动:以活动联动读写

从读写整合的视角切入绘本阅读,其关键在于实现读写之间的意义联动。换言之,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全语言教学视角出发,将语言教学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机融合阅读与写作,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表达。还应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活动为纽带,帮助学生实现由阅读到写作的转化,使其真正掌握叙述故事与创作故事的技巧。

在策划阅读活动时,教师应注重互动性和体验性,设计循序渐进的读写活动链,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实践,逐步从阅读理解、口语表达过渡到写作实践。活动设计应遵循“理解学习—实践应用—创新迁移”的步骤,确保活动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同时,教师应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现有知识储备,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如思维导图、对话模板、语篇框架等,为学生开展有迹可循的学习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读写之间的转化,如词汇教学中应渗透句型训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词汇,在整理归纳中建立词汇体系,在趣味表达中运用词汇,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阅读意识,为后续读写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同步绘本I Want to Move时,笔者注重利用绘本中的留白部分,通过活动建立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留白,从角色的角度去思考人物可能的行动和对话,进而完成补白,实现由读到写的过渡。这种补白方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及推理能力。如当Tom看到大树上的小鸟时,笔者指导学生使用“I can see...”“The tree is...”“I want to...”等句型来表达Tom此刻想要说的话。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理解了小兔子Tom为何想要搬到此处,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故事结尾,笔者并不急于让学生评价小兔子Tom的想法、行为及其变化,而是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视角出发,思考“Why can Mom and Dad find Tom?”这个问题,鼓励学生重新阅读,从细节中发现Tom的父母其实是一路跟随着他,以此强调在阅读绘本时关注图片细节的重要性。在此环节,笔者布置了拓展作业,让学生代表Tom给父母写一封告白(感谢)信,并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体验“Maybe in daily life, your mum and dad do a lot of things for you, but you don’t know.”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绘本的主题意义。

在整个绘本的阅读设计中,笔者始终将阅读实践与写作迁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表达,从句子的仿写、情节的补白、细节的挖掘到读后的迁移写作,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

(三)实评价:以迁移触发表达

“教”应以大任务为导向,实施目标倒推法;“学”需兼顾全体学生,重视语言迁移运用;“评”要立足于整体,贯穿整个读写过程。在以读写为目标的绘本阅读课堂中,教师的设计理念要遵循以终为始的原则,以读写融合为起点,以学生的写为落脚点,合理规划阅读目标和任务,确保从阅读到写作的有效转化。在此过程中,评价环节不可或缺。教师应秉承“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以评价为媒介,有效联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读与写,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将阅读体验迁移至写作实践。

在教学Honey for Baby Bear这一绘本时,笔者在解读故事的过程中,确定了“根据时间顺序掌握故事脉络”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阅读环节分层设计了相关学习活动,并配套了相应的评价任务,利用评价量表、评价提示和评价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检测学生是否达成目标。

活动1:使用希沃白板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关键词预测故事内容,如First(looked for)—Then(ate honey)—After that(got lost)—Next(climbed/shouted)—At last(went home)。

活动2:小组合作,帮助Baby Bear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3: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趣味配音。

活动4:讨论并写作:What do you think of Baby Bear?Do you think the bear should go into the forest alone?

在此次阅读活动中,笔者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有机结合,共同指向读写的实质性发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此外,借助评价量表,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以评价助力学生学习,深化读写之间的意义融合。

三、结语

总之,绘本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情境元素,有效补充了教材的内容,因此,绘本教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读写整合的视角出发,拓展阅读教学,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真实、深入地阅读,并尝试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表达,从而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进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须从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挖掘融合要素、制定教学目标、策划融合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准确把握绘本与教科书的内在联系、意义探究点和融合平衡点,进而提高读写融合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的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成才,2024(11):106-108.

[2]陈卫丹.教材重整绘本融合读写链接——例谈基于“课内外阅读”的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4):24-26.

[3]郑建英.素养进阶: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育心之道——以译林版《英语》五(上)绘本故事“Pigs can’t fly!”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0(12):12-1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