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 王立 谢明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并致力于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与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主动参与式教学方法。研究设置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则引入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成绩评价的方式,评估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及其水平差异。
[关键词] 超星学习通;系统解剖学;混合式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学习资源日益丰富,教育信息化2.0迅速推进,医学领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因此发生了深刻转型与变革,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系统解剖学作为大一新生最早接触的一门医学课程,其逻辑性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繁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教学”课堂互动性不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部分高校已在解剖学教学中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爱课程、雨课堂等线上平台与线下课堂的融合,使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得以相互补充。超星学习通作为一款移动终端软件,教师可以通过它投放教学资源、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则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本研究对比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探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成效,旨在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2022级护理专业四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其中1班和2班(共96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3班和4班(共95人)设为实验组,实施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四个班级的学生均为同批次通过高考录取的考生,他们在年龄、性别及学习成绩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系统解剖学》(由崔慧先、黄文华主编)教材,且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均保持一致。
二、教学实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进行PPT课堂讲授,实验课则利用标本、模型和挂图进行示教。实验组采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一)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在授课前一周将教学大纲、课件、微课、3D动画和解剖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并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课前按照要求自主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若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或问题,学生可在讨论区留言,与教师或同学互动探讨解决。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查看学生的在线学习、测试情况及讨论区呈现的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设计教学方案,延伸至线下课堂。
(二)课中实施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实验组摒弃了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
1.学生讲解与互动
教师随机选取一小组,并指派一名学生讲解本堂课的知识内容。随后,针对重难点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十分钟的集中讨论,师生共同参与问答环节,以实现“自主、合作、讨论”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
2.教师讲授
根据学生课前预习、讲解与互动的情况,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的投屏功能将授课PPT投影到屏幕,同时结合已上传的微课、动画、解剖视频等资料进行知识点补充归纳,并开启实时讨论功能,学生可以及时将疑问或要求反馈给教师。在讲完某一知识点后,教师会利用随机点名功能抽取一名学生,让其复述出刚才讲的重点内容,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促使学生上课期间认真听课。此外,教师还会利用超星学习通的随堂练习功能向学生推送数道自测题,要求学生限时作答,利用随机点名或抢答功能来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回答正确的加3分,回答不全面的酌情给分,积极参与回答的给予1分的加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三)课后巩固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情况,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测试题,利用超星学习通的考试功能向学生发布,在规定时间内回收。待批改完成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总成绩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根据成绩统计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的讨论区,针对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后仍存在的未能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再次组织学生探究。
三、效果评价
(一)问卷调查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分别向两组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学生自我能力的整体评价。问卷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评分等级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对应1、2、3、4、5分。满意度计算公式为:(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依据相关文献,教师制定了教学效果评价表。
(二)成绩评价
两组教学效果的对比以总评成绩作为指标。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两者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和70%,所有成绩均采用百分制。实验组的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10%)、课堂考勤(20%)、观看课程视频(20%)、实验报告(20%)、课堂讨论(10%)和测试题(20%);对照组的平时成绩则包括课堂提问(40%)、课堂考勤(20%)和实验报告(40%);期末成绩即结课后的理论闭卷考试。在课程结束一周后,两组学生通过同一套试卷进行考试。评卷遵循教考分离原则,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采用流水阅卷的方式进行评阅。
四、统计学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以百分数(%)表示,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成绩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果
(一)问卷调查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向学生发放问卷191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实验组教学模式的学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考试成绩
六、讨论
(一)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课堂讲授形式单一,互动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相比之下,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架起了一座桥梁,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育理念。
在课前环节,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上传微课、课件和解剖视频等教学资源,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预习和自测,并在互动讨论区提出问题,以便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在课中环节,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制作PPT并进行汇报讲解,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转变为指导者,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弹幕或实时讨论板块及时获取学生反馈并调整授课节奏,利用随机点名或抢答功能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表现给予平时成绩的评分。这种类似于游戏的闯关升级方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互动气氛,促进了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在课后环节,学生完成本章节的测试题并进行试卷分析,从而了解自身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夯实学习基础。
(二)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尽管这种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学效果欠佳。许多学生在超星学习通上浏览课件、观看视频或完成自测题时,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其次,团队分工不明确,存在“搭便车”现象。本应由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的PPT汇报讲解,却有个别同学缺乏责任感,不积极参与。再次,部分学生反映学习用时多、负担重,相比于其他学科,他们在课下查找资料、观看超星学习通线上资源、完成测试题等方面花费的时间较长,容易疲惫。最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设计存在瑕疵。在初次尝试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时,教师未能完全适应,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效,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个性化教学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其次,指导小组合理分工,制定详细的课程内容表,确保每个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并积极参与其中。再次,线上资源应适当优化、分类罗列、重点突出,测试题应量小质精,以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最后,教师应转变思维定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尽快适应并熟练掌握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一套精准灵活的教学实施体系,合理开展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宝来.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教学:理念、特质及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56-61.
[2]李明哲,熊彦娥,刘晓柳.基于网络平台的系统解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解剖学杂志,2022,45(3):286-288.
[3]王立辉.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职建筑材料混合式教学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4):40-41.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超星学习通在系统解剖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fyjg202209)和2022年度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主动参与教学方法导向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项目编号:fyjg2022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