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究
作者: 惠丹 周静[摘 要] 本研究以学习任务群为视角,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径。通过对教科书的统整重组和内外资源链接,创设整体情境,安排具体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巧妙搭设支架,确保活动有关联、有意义、有效果。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例,研究展示了教师应如何通过任务群设计,明确学习起点、发现空间和发展方向。研究发现,学习任务群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在大情境、小活动中的实践。研究强调,多元参与和有效评价是提升综合性学习效果的关键。最终,本研究旨在通过任务群教学,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语文学习任务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新变化接踵而至,其中“学习任务群”无疑成为教育工作者热议的焦点。如何在“任务群”中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实施“任务群”教学,成为教师困惑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主题“难忘小学生活”,阐述对任务群教学的理解与实践。
一、前后关联,确定任务群设计中的核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中的每一个语文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一个能力链条之中。通过梳理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每册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都呈现出递进式安排,内容从“单元内分布”逐渐扩展到“独立单元”,综合性愈加显著。本次综合性学习作为小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共安排了五项学习任务活动,这些活动地点广阔,内容跨越学科界限,形式多样。
进一步深入分析三至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板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目标,并且这一能力在不同年级中要求不同:三年级下册“中国传统节日”单元,要求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并写下过节的过程;四年级下册“轻叩诗歌大门”单元,要求学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掌握整理资料的方法;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单元,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而六年级下册“难忘小学生活”单元,则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方法收集、筛选资料,并根据需要给收集到的资料分类。
发现“任务群学习”的核心,就如同射箭时找到了靶心。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我们就能更准确地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二、优化任务,精准实施任务群中的活动
(一)统一重组、内外链接,活动有关联
“综合性学习”本身具有“任务群”的特性。在六年级的“难忘小学生活”单元中,“活动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目标明确且由易到难。笔者依托文本,对教科书中提供的“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进行分解、串联与联结,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通过畅游“毕业博物馆”的情境来实施。
任务一:探寻文字里的深刻回忆。这一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作文上的红双圈》《老师领进门》《聪明在于学习 天才在于积累》,体会文章如何通过具体事物,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时代记忆。学生在理解文本后,可以挑选生活中的某个感人瞬间或回忆六年来的多个难忘瞬间,填写在时间轴上。
任务二:留住我怀念的时光。这一任务要求学生从不同途径收集资料,并从“年级”“主题”“人物”等角度对资料进行分类,设计并制作“我的成长纪念册”进行展示。最后,根据评价标准,让学生为自己或他人的成长纪念册颁奖。
任务三:毕业大联欢。这一任务包含两个小活动:学生策划毕业联欢会,撰写策划书,制作节目单,并举办毕业联欢会;给老师、同学、母校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二)整体情境、具体任务,活动有意义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名为“参观毕业博物馆”的情境。设有三个具体的小活动。
活动一:穿越时光隧道。这次穿越之旅共设六站,分别对应小学一至六年级。首先,教师出示班集体照片,如一年级的入学典礼、二年级的庆祝元旦朗诵活动、三年级的成长礼、四年级的拔河比赛、五年级的春游、六年级的庆祝“六一”活动等,这些集体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随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不断丰富记忆。在此基础上,学生填写时间轴。随着交流的深入,时间轴的内容就逐渐充实起来。
活动二:成长九宫格。这一活动旨在通过阅读与鉴赏,引导学生总结具体的语言运用规律。九宫格中的短语均取自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再细读,学生不难发现这些短语均是从文章中抽离出的具体事物,如红摹纸、九十八个红双圈、一次演讲等。学生可以通过点击九宫格,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带着兴趣阅读与鉴赏文章。
活动三:我们的展品。这一活动紧接前一部分的阅读实践,同时也是对“时间轴”的聚焦。当学生开始搜寻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时,头脑中自然会涌现出许多精彩瞬间。学生可以挑选出一个最动人的瞬间进行物化,并填写“展品登记表”。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以片段的形式,将难忘的集体活动、不舍的人、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等,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展现出来。从读到写,教师有意识地增加了与活动相匹配的写作实践。
(三)巧妙搭设、支架为媒,活动有效果
制作“成长纪念册”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复杂工程,教科书中的《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从“收集、筛选资料”“分类整理资料”“编排成长纪念册”三个步骤提供了具体的制作指南。教师应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有效的支持。
1.制订实施表,让活动有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部分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有了“收集整理资料实施表”,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到更加丰富和全面的资料。
2.利用范例,让设计有方向。成长纪念册需要从封面、扉页、正文几个部分进行设计,教科书为这三部分内容分别提供了编排指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范例,引导学生确定设计方向。例如,在封面设计时,教师可以展示上一届学生设计好的范例,如“再见六年”“回首童年”等富有新意的封面名字,以及新颖别致的配图等,引导学生“取一个贴切的名字”,或“配上好看的图片”。这些美观的封面为学生提供了设计方向,打开了他们的思路,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灵感。
相对于封面,扉页的“卷首语”“成长感言”以及正文部分的“自我介绍”“老师介绍”“朋友介绍”的设计更需要范例的指引。教师可以通过范例告诉学生:“卷首语”可以从总结收获、表达感谢、展望未来三方面来写,“自我介绍”可以采用档案式或自述式,“介绍老师和朋友”可以采用谜语式或素描式等方法。这些范例支架为学生提供了实操的新视角,降低了完成任务的难度。
3.绘制结构图,让实践得法。本单元的最后一项小任务是“真情告白”,要求学生给母校、老师、同学或自己写一封信。这是一项写作任务,是本单元任务群中精准指向语文素养的活动,与其他任务相比,更具有鲜明的语文特色。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项写作任务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四类书信,阅读后讨论交流,分享各自对书信内容的理解,并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某个主题文章的构思、表达技巧、素材选择等写作知识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实现了从“知识静态吸收”向“素养动态实践”的转换。通过巧妙的支架搭建,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复杂任务,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多元参与,有效评价任务群学习中的表现
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身体验为核心的教学形态,其目标不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结果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其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创新评价方法,多维度、全过程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学生互评
在“探寻文字里的深刻回忆”活动中,教师应重点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完成“展评登记表”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最难忘的回忆,并请事件参与者或被描写的同学作为阅读者和倾听者,对事件的真实性、表达的清晰度以及描述的详细程度等方面给予评价。在同伴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介入并提供评价反馈。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质量,并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活动展评
在成长纪念册编制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展评活动,让学生在欣赏、评议与被欣赏、被评议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最后,学生投票选出最佳封面奖、最佳目录奖、最佳创意奖、图文结合奖等奖项。
在学生写完一封信后,教师应组织开展“真情告白”分享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情感表达。“真情告白”分享活动不仅是写信活动的延伸,也是评价情感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评价量表
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在完成本单元的任务群后,教师需要设计分步骤的量化评价表,根据不同任务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以真正增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任务一:探寻文字里的深刻回忆。教师可以从“阅读”“迁移”“运用”三方面设计学生表现型指标:能够阅读材料,感受名人对恩师、母校和童年的怀念之情,并发现名人表达的奥秘;能够选取六年小学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经历,填写内容丰富且有创意的时间轴;能够聚焦并写出一个难忘的瞬间,与他人分享。
任务二:留住我怀念的时光。教师可以从“选材”“分类”“设计”三方面设计学生表现型指标:选材丰富,角度全面,收集方法多样;分类合理,板块清晰;设计图文并茂、美观大方,具有个性和创意。
任务三:毕业大联欢。教师可以从“内容”“形式”“表达”三方面设计学生表现型指标:内容真实具体,信的格式正确;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表情达意,打动人心。
参考文献
[1]焦红梅.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六年贯通学习的进阶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4(4):106.
[2]王伟志,张红艳.“搭建学习支架,激活思维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J].语文建设,2024(6):67-70.
[3]孙莹.挑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构建[J].人民教育,2022(20):59-6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
基金项目
江苏省第“十四期”教学研究课题“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学习支架的开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JY14-L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