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策略

作者: 陈秀英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语言交际的需求越来越高,语用能力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的内容。语言实际上是人们之间交流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语言信息,在人际交往中也能更好地交流。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性、渐进性以及启发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并提出了提升教师语用意识、找准训练点以及突破创新等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信息,从而提升语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能力;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注重传授阅读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根据社会和情境的需要,恰当地理解语言、使用语言、分析语言和创造语言的能力,是人们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能力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和理解的基础,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非常重要。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性

(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语用能力是个体在语言交际中产生的与语言使用相关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语言能力的高层次,不限于对词汇、语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包括对语言背景或语境的理解和把握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含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评价。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需要从文本中推理出作者的观点,判断文章的立场,需要学生能够理解语言背景,把握语境等。

其次,需要对文本进行评价,包括评价文章的主题、论点等,学生要能分辨信息的真伪,判断信息的可信度。

最后,在发展语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述的多义性,从而提高自己的自我判断、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增强文本解读和欣赏能力

在文本解读和欣赏方面,语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本,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文本是作者表达意思的主要方式,但不同的文本类型和社会语境会影响其表达方式和意义,如散文、诗歌和小说等文本类型都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意义,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中仔细理解,社会语境也会对文本的意义产生重大影响。学生需要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透过文字表面的意思,探究深层次的寓意,进而准确地领会文本的真实含义。

作者创作文本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或表达情感,他们所关注的还有读者的接受反应,希望读者能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读者通过对文本中语言形式和语境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色彩,进而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

此外,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和艺术性,能够启迪人的思想和情感,充实人的精神。但文学也有它特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用能力来理解。同时,阅读文学作品也需要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如对文学史、文学流派、作家作品风格等的了解,能够丰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灵活适应不同的交际场景,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同时更加自如地应对社交场合,有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对话、口头表达方式,学会礼貌地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交流等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话语背后的含义。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观点,这些语言表达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含义和目的,学生通过学习发展语用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语言表达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在写作表达中,语用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写作技能。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有助于写出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也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语言交际中要能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使自己的言语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不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二)渐进性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从培养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探究语言的含义和规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该通过更复杂的阅读材料,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让学生逐渐提升语用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运用规则。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语用能力。如可以让学生阅读文章,找到文章中的关键词,推测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态度,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分析,让学生对语言使用规则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

(一)增强语用意识,重视语言实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课堂上艺术语言的灵活运用,因此需要教师增强语用意识。

语用意识是指教师对语用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应该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对象和方法,了解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本的含义,推断作者的意图,并揭示语言使用的目的。

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的组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测和推理,自主发现和掌握知识,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语言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语用实践,并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情感教育和体验教育,通过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言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化的教育方式,通过情境、情感等方法进行引导和激励,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对语用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然后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和体验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式和互动式的学习中提升语用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二)创设语境,找准训练重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语境尤为重要。

语境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让他们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并提升语用能力。

1. 以读促写,循序渐进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主要的任务是识字。然而识字的过程应与阅读文本相结合,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才能更好地理解单词和句子的含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听读配合”或“看图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在语言使用的环境中识字,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形成对单词和句子含义的初步认识。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阅读的内容比低年级要多而且复杂。教学的时候应逐步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篇章阅读。教师应该通过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分析篇章的层次结构、段落和句子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使用。

2. 仿写练习,模仿迁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能力,设计一系列练习,以帮助学生模仿课本中的精彩句子和作者的写作手法,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逻辑思维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作者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通过模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各种各样”“绽开的花朵”“分枝的鹿角”体会珊瑚的多和美,想象海底珊瑚种类繁多,绚丽多彩,如花一般的景象,同时通过放映珊瑚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海底的珊瑚还像什么,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对珊瑚的其他形状进行仿写,在情境中体验写作的过程,提升语用能力。

(三)突破创新,灵活运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模仿虽然能给学生一个参照,但语用能力的提升不能局限于模仿,需要从模仿中突破出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打破模仿的局限。

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进行创作,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评价和反思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运用规律。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句的分析,理解胡萝卜先生对自己长胡子的态度和情感变化。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如果你是胡萝卜先生,你会如何利用自己的长胡子?”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类似的故事,感受创作的乐趣,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交际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阅读的核心不仅在于识字、构词,也在于阅读的思维过程,而语用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扩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创造良好的语境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等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言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婉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32):34-36.

[2]任小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智力,2024(15):136-139.

[3]张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3(30):57-60.

[4]林晓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J]. 新课程研究,2023(21):132-134.

[5]余艳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简析[J]. 当代家庭教育,2023(14):165-167.

[6]郝春华. 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J]. 语文新读写,2023(10):52-54.

[7]周云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2022(9):27-29.

[8]吴文燕.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38):67.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