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信公众号搭建思政教研平台的实践研究
作者: 曾华斌[摘 要] 搭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中学思政课教研交流平台,将传统教研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技术优势,打造面向全国的教研品牌,促进学科发展和教师成长,这一模式已经过实践验证,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思政课;教育教研;信息技术
一、基于微信公众号搭建思政教研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一)独特的教育教研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了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思政课教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策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其思政教育的专业水平,是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举措。
此外,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新战场,思政课教师不能局限于在课堂上传播党和国家的“好声音”,还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党和国家的“好声音”,提升网络育人能力。
而基于微信公众号搭建中学思政教研平台,既可以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又可以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优势,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目前,微信公众号在教师群体中已被广泛使用。基于微信公众号搭建中学思政教研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浏览教学资料,观看教育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个人教育教研成果,供大家学习交流。
与传统教研缺乏反馈机制不同的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教研,可以通过查看后台数据(如阅读量、点赞量、在读数、分享次数、留言情况等),对教研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此外,传统的教研模式往往“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青年教师发展空间相对有限。而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网络教研有利于破“五唯”,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二)较为完备的理论基础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而基于微信公众号搭建中学思政教研平台,正是领会“八个统一”要义的体现,充分发挥“个体表达,集体智慧,共谋发展”的独特优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中学思政课的发展。
(三)契合教师的教研需要
传统的教育教研要么囿于圈层限制,教研活动开展范围小,要么囿于平台限制,需要下载专门的应用程序,学习成本高,增加教师的负担。
而微信公众号作为重要的自媒体平台,已经在社会上普及,简便易上手。此外,无论是阅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还是对公众号内容进行评论、点赞或分享,都是教师的日常操作,没有额外的学习成本。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信息和分享观点,让随时随地开展教研交流不再是梦想。
微信公众号平台注册简单,使用方便,自行摸索学习或经过简单培训即可轻松掌握,学习成本低。
利用微信公众号,发挥思政课教师专长或整合备课团队,可以面向全国宣传个人、学校或者地方的教研成果,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研品牌。
此外,还可以对高质量的原创内容进行知识付费,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四)优越的现实条件
1.微信公众号对教师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教师获取教育教研信息的主要平台。人们越来越热衷于通过微信进行互动交流、获取信息。微信公众号是众多一线教师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阅读微信公众号内容也成了众多一线教师的生活习惯。因此,最大限度发挥微信公众号在教育教研中的正向作用,既是平台方的责任,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学习的普及,让国家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2022年3月17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年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工作进展。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明确提出,抓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建设以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和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为核心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建设覆盖每门思政课,服务一线教师的问题库、案例库、素材库和在线示范课程库等资源库,研制开发精品课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学思政教师开展教育教研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国家有关部门为中学思政教师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政策依据。
2.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教师都已配有智能手机,注册有个人微信。与此同时,大量学校或教师家里都装备了无线网络。这为中学思政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教育教研提供了硬件支持。
随着中学思政教师的代际更迭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绝大多数教师都已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加之,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教育教研的难度和学习成本较低,教师掌握起来也较为容易。
软硬件的普及,为中学思政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教育教研提供了可能。
二、基于微信公众号搭建思政教研平台的实践成果
(一)打造了一个超过14万人关注的思政教研公众号
2016年,笔者创办微信公众号“我的精神家园”。2018年,开始常态化利用公众号发布原创的思政课件和德育课件。截至2023年12月,思政教研公众号“我的精神家园”已有超过14万人关注,其中绝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的一线思政课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从2021年开始,该教研公众号已实现团队化运营,除寒暑假外,每天更新最新的思政教研成果。
(二)拥有超过1300个覆盖初高中的思政课教学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公众号“我的精神家园”已发布原创文章超过1300篇,其中初高中思政教学课件超过1000个,实现了对初高中政治内容的全覆盖。平台发布超过100个的精品原创德育课件,契合了立德树人要求。并且,每学年至少更新120个中学思政课原创课件,以及至少20个原创德育课件。用心烹饪有滋有味、营养丰富的思政课“大餐”,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满足广大中学思政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
(三)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初高中思政教研团队
目前,“我的精神家园”已成为全国范围内中学思政课领域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之一。从2021年下学期开始,笔者以公众号为平台,组建了一个由来自全国各地的12名思政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其中,有5人毕业于部属师范院校。教研团队每周开展思政教研,并在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教研成果。未来将进一步拓展现有平台,整合思政教研资源,积极宣传本省的中学思政教研成果,打造立足江西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教研品牌。
(四)为其他教师打造微信公众号教研平台提供了范例
作为将微信公众号作为教研平台分享教研成果的先行者,笔者经过长期的摸索,现已构建了一套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进行“团队教研+成果展示+运营推广”的教研模式。通过思政课教师团队教研,制作原创的精品课件,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图文展示,在朋友圈或教师群里转发分享。用户在阅读完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后,可将文章链接转发至朋友圈或微信群以获得课件源文件。通过这一模式,提高了思政教研平台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购买订阅制会员获取教研资源。平台运营所得收入用于激励创作者,提高教研团队的积极性。
三、从实践中汲取的宝贵经验
(一)掌握运营微信公众号的能力,搭建教研平台
如果是个人运营,可以根据网络教程进行自学,或向有微信公众号运营经验的同行请教,掌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技巧。如果是备课组团队运营,应对团队进行分工,专人负责公众号运营维护,团队分工协作,创作优质原创内容。除了常态化更新优质内容,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跟同行学习交流,如及时回复后台信息,创建学科交流群等,增强用户黏性,提升平台影响力。
(二)个人搭台,团队唱戏,确保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
第一,提升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能力,确保内容契合一线教学。团队应了解学情,熟悉思政课教师的需求和痛点,找准教研的重点和方向。团队应积极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并结合时政新闻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教学案例新、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第二,强化教师运用技术的能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既要在内容上求新求变,也要在视觉呈现上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参与课件制作的教师应深研教材,扎根课堂,提高幻灯片的设计能力和水平。比如,我们在利用公众号分享教研成果时,发现思政课教师较为青睐“一例到底”的教学设计。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使用“一例到底”教学法,切实做到作者表达与服务思政教师的有机统一。
第三,丰富教研团队管理经验,以高质量教研输出高质量内容。由团队负责人和各年级备课组长牵头,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此外,团队教师还应注重微信公众号与视频号联动,开展一些线上教研活动、研讨会等,与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三)善于推广微信公众号平台,提升影响力
1. 利用人脉资源
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微信公众号平台,如将公众号推文分享至自己所在地区的教研组内,扩大影响力;主动申请加入各类学科交流群,平台更新了学科资源后及时分享到各大学科交流群。思政同行在看到优质的思政教研成果时,就会主动扫码关注。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起“推荐公众号即得教研资料”的活动,引导同行参与推荐活动,一传十,十传百,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平台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
2.运用激励手段
建立奖励机制,对备课组的教研成果进行评选,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其创作热情。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偿征稿启事,对优质课件进行物质奖励,激发思政课教师的投稿热情或参与教研的热情,进而丰富平台的教学资源,服务师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云平,黄志勇.新结构教学评框架:解锁思政课改革新范式[J].教育家,2024(9): 62-64.
[2]张厚东.思政一体化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家,2024(6):62.
[3]闫琳.聚焦思政风景 观摩精品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3):2.
[4]吴又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和突围路径[J].福建教育,2023(52):8-11.
[5]曾菁.“三个联动”提升学校 “大思政课”建设质量[J].中国教育学刊,2023(12):101.
[6]滕进芝.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提升路径[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11):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