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三环七步”模式研究

作者: 茆晓明

整本书阅读“三环七步”模式研究0

[摘 要] “课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提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多重矛盾无法协调、教读评无法协同等等。为克服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尝试构建“三环七步”课堂模式,从整体规划、目标定位和价值引领等角度,对学生阅读过程进行有效引导与全程跟踪,夯实进阶提升和成果输出等环节,从而优化整本书阅读的课堂生态。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三环七步”模式;《艾青诗选》;教学评价

“课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提升”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首先,它可以使阅读过程更加清晰具体,便于学生制订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表;其次,它可以使阅读指导更加多元开放,便于教师建设整本书阅读的资源库;最后,它可以使阅读体验更加丰富,便于师生打造整本书阅读共同体。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课前导读”往往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才可以进行“课前导读”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读中推进”普遍采取“课外专题探究、课内成果展示”的方式,但学生的阅读体验是个性化的,专题探究的结果也是多元开放的,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全部展示。所以,“读中推进”必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读后提升”更多表现为教师通过作业、考试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过程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的特点,教学过程则必然存在“重整体轻个性、重训练轻思考”的问题。

为克服上述问题,笔者以《艾青诗选》为例,尝试构建“三环七步”课堂模式,从整体规划、目标定位和价值引领等角度,对学生阅读过程进行有效引导与全程跟踪,夯实进阶提升和成果输出等环节,从而优化整本书阅读的课堂生态。

一、建模思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三环七步”模式的基本理念可用“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位一体”来概括。“一个中心”指“乐于阅读、勇于探究”,“两条主线”指“以读定教、以教促读”,“三位一体”指“受之以欲、授之以渔、收之以鱼”。具体又可分为整本书阅读的“三环七步”模式和整节课教学的“三环七步”模式。

在整本书阅读的“三环七步”模式中,“三环”指“导读课、推进课、提升课”三种主要课型,“七步”指不同课型的基本步骤。教师应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开启“导读课”,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作家和作品的基本认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规划。“导读课”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个性阅读的引领。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推进课”,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模块索隐”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探究”,做好阅读卡片、阅读标签、阅读笔记等。“推进课”旨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整本书阅读后期开设的“提升课”,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提炼阅读成果,帮助学生总结提升。“提升课”旨在鼓励学生阅读交流,注重多元表达的推广。

在整节课教学的“三环七步”模式中,“三环”指“乐趣、乐探、乐享”三个基本环节,“七步”指不同环节的基本步骤。“乐趣”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欲望的情境,布置能够调动学生阅读内驱力的任务。“乐探”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对整本书的不同专题进行“路标导引”,对学生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路障去除”,对不同作品的相同主题进行“路线跟进”。“乐享”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终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收获,并通过多元评价助推学生自觉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二、建模设计:津津乐道,循循善诱

《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是学生现代诗阅读的范本。尽管初中生已经学过不少现代诗,有一定的现代诗鉴赏能力。但是,诗歌是诗人个性化的情思表达,没有“似曾相识”的情感体验是无法抵达诗人内心的。初中生因年龄、阅历、认知水平等局限,无法完全领会艾青诗歌中的深沉意蕴。同时,诗选不像叙事类的整本书那样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难以对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所以,《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目标是:围绕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两个重点,让学生自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情感共鸣,理解诗人深沉而真挚的家国情怀,领悟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审美意识。围绕核心目标,《艾青诗选》的整本书阅读的设计详见表1,整节课教学设计见表2。

在表1中,整本书阅读的设计包括导读激趣课、自读探究课和教读总结课三种课型,共安排6课时。1节导读激趣课,了解艾青生平及其在现代诗坛的泰斗地位,整体把握诗选内容,激发学生对《艾青诗选》阅读兴趣和期待,并对阅读的时间进度进行规划。4节自读探究课,教给学生诗歌阅读的方法,通过艾青诗作的意象探究、特色风格等专题来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不会读、读不懂的问题,把阅读推向深入。1节教读总结课,鼓励学生展示读书笔记、分享读后感、提炼探究成果。

表2为《艾青诗选》整节课教学的设计提供了一种范例。在“乐趣”环节,教师要营造沉浸式阅读氛围,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主人翁”意识,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强化问题导向,充分激发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动力。在“乐探”环节,教师要根据相关资源提炼专题探究的主题。专题探究要具备整体性、开放性、选择性和关联性,使学生从一本书的阅读过渡到一类书的阅读。在“乐享”环节,教师要设计好整本书阅读的评价量表,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要借助信息互动平台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借助中考试题库开展阶段性评价。

为了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加扎实,教师必须重视评价的重要作用,设计评价量表,选取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从不同的评价维度整合评价要素,形成具体指标,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量化评估。

三、建模推广:孜孜以求,久久为功

上述建模思路,尽管有一些个性化的设计、高难度的操作以及特殊的条件,教师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但是统编版教材推荐的12部必读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都可以参照上述模式,使整本书阅读具备结构化、稳定性、普适性、易推广等特点。

第一,建模应有利于学生个体扎实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宗旨是改变人而不是应付考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说道:“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阅读改变人,个体的提升又将改变社会。学生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扎实的阅读能力,那么将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就会自觉地从阅读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立身处世。

第二,建模应有利于学生全体深度参与。长期以来,整本书阅读举步维艰、收效甚微,虚假阅读尤其是浅表化阅读泛滥,症结之一在于教师过分关注教读与考试,忽视了学生的自由阅读与独立思考,特别是全体学生深度参与的阅读与思辨。事实上,整本书阅读的资源获取极为便利,形形色色的问题、林林总总的任务、方方面面的成果,都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用整本书阅读陪伴学生闲暇时光早已一去不复返,身处信息社会,人们再也无法复原只有书可读时的那种快乐和愉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借助于任何资源进行“裸读”,因为在“裸读”的情形下才有利于学生真实参与,把书读明白。

第三,建模应有利于课堂教学整体灵动。整本书阅读应着眼于“整体”,既要对一本书的内容脉络进行把握,也要对一类书的内涵价值进行思考。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是全局性的,不拘泥于一个片段、一个章节的精雕细琢,杜绝碎片化教学和断章取义的理解,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作品价值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教师都要有全面的思考,不为模式而僵化,更不能为模式而模式。对于一部“大书”来说,教师能否着眼于整体,读出它的脉络和特色,读出文字背后的“密码”至关重要。对于一类“大书”来说,学生能否着眼于整体,读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读出书籍背后的“精神”至为重要。因此,整本书阅读所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是鼓励学生把书读精彩。

第四,建模应有利于班级书香氛围营造。整本书阅读不能回避考试,但绝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整本书阅读建模不仅要让学生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而且要让班级的书香氛围更加浓郁。首先,教师要热爱读书,对统编教材推荐的12部必读名著应如数家珍,读出自己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以指导。其次,教师要敢于尝试,对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大胆尝试,深入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建模更加科学,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阅读活动。最后,教师要积极开放,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多方汲取营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带动班级整体书香氛围的营造。

四、结语

“三环七步”模式是为解决当下整本书阅读中的一些弊端而进行的有益尝试,必将对整本书阅读的课堂生态带来一定的改善。整本书阅读应回归教育初心和阅读本真,打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祛除虚假的教学沉疴,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