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

作者: 方珍爱

[摘 要]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和“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等概念相继出现,成了教学中的热门话题。而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不仅有助于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还能显著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基于此,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五单元为例,围绕“教”“学”“评”三个关键字,创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有效制定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活动,实施学习评价。

[关键词] 大单元;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大单元教学是以课本中的自然单元为基础,有效整合课内外资源、教学情境、教学目标等多种元素的一个完整教学事件或教学过程。从概念来看,无论是大单元教学还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都具有统整性、概括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将二者融为一体,不仅具备必要条件,还拥有先天优势。为此,教师要在大单元视域下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广阔的学习平台及无限的发展机会。

一、以大单元教学为核心,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要以“教”为基础,把握好“教”的具体方向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因而,大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应以大单元教学为核心,结合课文内容、学段要求和真实学情等要素,制定大单元教学的目标,以此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具体而言,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目标,从覆盖范围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大目标和小目标。

(一)立足整体,制定大目标

以大单元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自然要立足于单元整体,从整体出发梳理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实践操作阶段,教师可以对课本自然单元中的主要内容、单元导语等进行分析和解读,由此制定具有统摄意义的单元大目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五单元为例,这是一个习作单元,该单元选编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以及《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通过对四篇文章的分析可知,它们都是写景类的文章,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是学生写作练习中的优秀参考范例。明确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聚焦单元导语,重点分析“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及“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两个语文要素,进而明确单元教学的重点,即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当确定了教学重点、了解了单元教学内容后,教师即可制定单元教学的大目标,如:把握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并顺利完成单元习作任务“游      ”。至此,大单元教学形成了大框架,也有了总体方向。

(二)着眼课时,细化小目标

大单元教学体系中往往包含着一个个教学课时,这些课时之间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因而,在确定单元教学大目标后,教师也要着眼于课时,进而细化小目标,为每一个课时配备专门的目标。以四年级下第五单元为例,教师可围绕“把握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并顺利完成单元习作任务‘游      ’”这一大目标,细化课时教学的小目标。具体来说,根据第五单元的实际内容,教师可将大单元教学细分为五个课时,据此制定课时目标。

1.第一课时——熟悉单元内容

第一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五单元的概况,明确主要学习内容。基于此目的,教师可制定如下目标:

第一,朗读四篇写景类的文章,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及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第二,准确辨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掌握识读的办法;

第三,运用圈点和批注的方法,标记出文章中精妙的语句,解读其表达效果,从而体会文本语言之美。

2.第二课时——聚焦《海上日出》

第二课时聚焦《海上日出》这一精读课文,意在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写景顺序,使他们初步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按一定顺序表达的技巧。基于此,教师可细化如下目标:

第一,细读课文《海上日出》,了解不同天气情况下日出的不同状态,并着重分析在晴天作者是如何描写日出的,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景色有何特点;

第二,圈画课文中的动词,还原太阳升起的整个过程,进而化抽象为具象;

第三,直观地体会和深入地研究文章的创作意图与写作意义。

3.第三课时——解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三课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上,该课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深化对“按一定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的感知与理解。对此,教师可制定如下目标:

第一,细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能借助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工具展现游览顺序,并能利用简单的符号或道具进行标注;

第二,提炼作者游览的五个景点,分别概括这五个景点的景物特征和作者的真实感受。

4.第四课时——赏析习作例文

第四课时的教学指向单元习作例文,其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果,促使他们将课内文本与习作例文进行对比,从而在对比阅读中扎实地掌握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由此,教师可以细化下列目标:

第一,赏析《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尝试绘制作者的游览路线,并感受两篇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提炼和归纳其共同点;

第二,能够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比较课内文本《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习作例文《颐和园》,分析两篇文章中的过渡句,并尝试运用过渡句梳理游览顺序。

5.第五课时——引领写作实践

第五课时建立在前四个课时的基础上,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将课内阅读和例文赏析的成果迁移应用到写作实践中,促使他们利用“初试身手”“习作”等板块的内容开展创意写作活动。为引领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可以细化如下目标:

第一,通读四篇文章后比较它们的写景特点,能把握描写重点景物的方法,且能随着视角或季节的变化,体现出景物的变化;

第二,结合“初试身手”中的示意图,规划和绘制路线图,并能巧妙地用过渡句将不同的景点串联起来;

第三,关联自身的实际生活,仿照课文和习作例文中的游览路线,画出本地景点的游览路线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游览路线;

第四,依据“游    ”这一习作板块的主要内容,选择适宜的写作对象,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然景物,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组织课堂活动

大单元视域下的 “教—学—评”一体化,在制定大目标、细化小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此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进而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一)关联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来说,大单元教学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关联,以此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为此,在初期,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四年级下第五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围绕“遍览祖国山河”的单元主题,创设如下情境:

为了促进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本市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决定成立“遍览祖国山河,欣赏天下奇观”的青少年旅游团,本次旅游团的景点包括“海上日出”“双龙洞”“颐和园”和“天山”等。为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推进,现面向全市小学生征集小导游,要求小导游把握景物特点,规划一条有特色的游览路线,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请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预祝你们成为此次活动的小导游!

以上情境关联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建了阅读和思考的支架。在真实情境的引导下,学生须将第五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与 “初试身手”等内容结合起来,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环节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将语文要素落实在学习实践中。

(二)创意表达,布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要素,也是驱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从一定程度上说,只有具备适宜的学习任务,大单元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此,当具备真实情境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将课文阅读、例文赏析、随文练笔和专项写作等学习活动融合起来,以此充盈大单元教学体系的内容,完善大单元教学的形式。例如,在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布置小练笔和写作实践任务,示例如下:

【任务一】《海上日出》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述了日出的整个过程,请你仿照这一写作顺序,结合生活中观察日落的体验,描绘日落的具体过程,并写出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任务要求:要写清楚落日的颜色、形态和位置的变化,并巧妙运用过渡句及拟人的动词,将静态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姿态万千。)

【任务二】结合“初试身手”这一板块的内容,规划游览路线,并仿照下列格式,写作一段导游交际语。

我是×××的小导游×××。下面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最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它……接着,我们看到了……跨越了……通过了……本次游览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固有不舍,但是到说再见的时刻了。希望我的导游服务给你们带来了欢乐。再见!

【任务三】以“游      ”为题,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创作一篇写景文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地写出景物的特点。

上述三项任务,将大单元教学指向了创意表达。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将立足于单元整体,开展系统化、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三、以教学活动为纲领,实施学习评价

评价是大单元视域下 “教—学—评”一体化的一大亮点,教师应以教学活动为纲领,实施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于大单元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而发挥以评助教和以评促学的作用。在实施学习评价时,教师应以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参照对象,为其量身定做评价规则和评价标准,进而增强评价的效果。

比如,针对上文中提到的“任务三”,在实施学习评价时,教师可以提前制订评价标准,即:线索是否清晰、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景物描写是否详略得当、谋篇布局是否合理、情感是否真挚和充沛。依照这些评价标准,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任务、展示成果的全过程观察学生的写作情况、课堂表现等,从而真正体现出学习评价的助推价值。至此,“教—学—评”一体化进入尾声,学生不仅习得了丰富的知识与方法,还发展了系统思维和综合素质。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实施了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活动。在实践中,以“教”“学”“评”三个关键字为主,通过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评价的方式,建设了系统化、综合性的大单元教学体制。在这一体制中,教师立足整体,制定大目标;着眼课时,细化小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创设真实情境、布置学习任务。与此同时,将学习评价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以此凸显学习评价的助教和促写功能。由此,语文教学获得了原动力。

参考文献

[1]金永.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23(14):13-15.

[2]许兰义.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研究[J].新课程,2023(10):61-63.

[3]陈海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教师,2023(9):45-47.

[4]陈依凡.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J].新教师,2023(2):46-47.

[5]刘靖馨,王学文.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2(2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