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研究

作者: 邹淑清

[摘 要] 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升学率。为此,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加上学生家长为孩子报的各种培训班,学生苦不堪言,身心健康受到不利影响。“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对作业环节进行调整,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发展空间。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小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目标指向提高学生的成绩,通常是“一刀切”。“双减”政策要求语文作业不但要多元化,而且要个性化、层次化。教师应深刻领会“双减”精神,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增强作业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减负增效原则

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语文教师若想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就需要坚持减负增效原则。语文作业设计不但要考虑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要考虑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内化课堂知识。

(二)联系生活原则

知识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过怎样的生活就要受到怎样的教育,想要使生活过好,就需要接受良好教育。日常生活中包含大量语文教育素材,教师应进行深入挖掘,将其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同样应该从生活中吸收素材。联系生活的语文作业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应秉承生活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优化,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

(三)开放扩展原则

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还应保持开放扩展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向外进行扩展延伸,尝试融入跨学科内容。这样,开放性的作业将刺激小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从被动练习转向主动探索。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保证。

(四)分层设计原则

学生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各不相同,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紧围绕“双减”政策的要求,坚持分层作业设计理念,对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优化,以满足各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就能保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提高,发展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趣味性原则

单一、刻板的作业形式无法激起学生兴趣,长此以往将会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拥有良好体验。这样,作业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乐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在其中融入各种趣味元素,渗透各种语文能力训练。教师应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如设计手工制作、角色扮演、故事创编等,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当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之前最好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这样就能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作业中。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措施

(一)布置趣味性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质量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直接联系,倘若学生对语文具有浓厚兴趣,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就不会将学习语文当成一种负担,就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因此,教师应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语文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为例,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观察并记录父母每天活动的作业,让学生去了解父母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这样的作业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体会到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和对自己的关爱;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锻炼学生与作者共情的能力,为后续写作积累经验。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颂扬母爱的伟大,教师可要求学生找到从小到大自己和父母的家庭照片,回忆发生过的家庭趣事并在课堂上向同学分享。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如帮助父母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整理父母房间、用零花钱为父母买礼物等。这样就解决了传统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设计观察类作业,强化学生生活体验

落实减负增效,应注意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教师应设计生活观察类作业,借助生活的教育意义,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在设计生活观察类作业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随后对作者观察生活的方式及技巧展开分析和讲解,最后给学生布置生活观察类的任务,要求他们观察自己的生活并以短文形式记录下来。显然,这种将观察生活与写作练习结合起来的作业,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体悟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均能得到锻炼。

以《太阳》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这篇课文的课后作业时,应先讲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体裁,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以及做假设等,接着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布置生活观察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现象进行观察,并借助表格形式将观察得出的信息完整记录下来,最后对表内记录的观察所得进行归纳整理,用说明文的手法将观察结果分享给同学。生活观察类作业丰富了作业形式,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强化了语文课程的生活性,改善了学习体验,减轻了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语文课程,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设计实践类作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提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法、学法及做法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实践类作业,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手眼脑的协调性,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腊八粥》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教师为有效落实“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讲解结束后,应围绕文本内容为学生布置实践类作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作者想要传递出来的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先询问学生:“在同学们家乡也会有与腊八粥相似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在你童年经历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同学们能否尝试着制作腊八粥、灯笼、元宵或月饼?能否将自己熟悉的风俗习惯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在相关实践类作业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在节假日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感受我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类作业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在知与行的交替中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强化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四)布置跨学科分层作业,丰富作业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应结合素质教育需求和“双减”政策精神,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桎梏,设计跨学科分层作业,满足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在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具体环节,教师必须有分层设计的考虑,毕竟跨学科能力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将分层理念与跨学科理念有机结合,设计出来的作业就能满足各能力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设计这篇文章的作业时,就要将分层设计理念和跨学科设计理念结合起来,以此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分层设计,还应以分层布置来配合。

总的来讲,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为其布置难度系数较低的作业,例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将整个故事复述出来;对于中等能力层次的学生,给他们的作业任务就可以加入跨学科内容,如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文章内容,为重要的故事情节绘制漫画,将故事内容完整再现出来,并在其中渗透自己想法;对于基础扎实、需要拓展进阶的学生,教师应布置难度系数较高、能够对他们形成挑战的作业,如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文章,将文章内容以PPT形式呈现出来,并根据制作的PPT进行三分钟演讲,完整阐述自己从鲁滨逊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这样,通过跨学科分层作业,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有效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此外,这类作业同时还能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语文综合能力。

(五)调整作业内容及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指引的方向,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优化,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在其中融入角色扮演、交流实践、游戏以及手工制作等作业形式,使小学语文作业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这样,小学生就不会再将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负担。相反,小学生还会对语文作业产生期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为例,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中外战争故事》的整本书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体会最深的语句摘抄下来,并在阅读结束后进行整理归纳,以此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切实感受到战争对人民的伤害,懂得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关键在作业设计环节。“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在这一背景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双减”政策的实施,第一要务是作业量的控制。首先,语文作业不应该过多,要合理安排,避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负担。其次,作业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应该注意任务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给学生带来困扰和挫败感。此外,语文作业的批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批改作业后应该及时反馈,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蔡榕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J].华夏教师,2023(5):42-44.

[2]谢诗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3):42-44.

[3]赵鹏程,胡芳,陈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思考[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5):117-120.

[4]邱志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5):66-69

[5]张俊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2(14):40-44.

[6]乔银彩.“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策略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22(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