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 余丽君[摘 要]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再结合新旧高考写作部分题型和权重的变化,探究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从而帮助一线教师迅速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和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思维,让写作教学跟上新高考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于高中英语写作,大部分学生缺乏写作动机,存在畏惧心理,极少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因此,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总是不知所措、难以下笔,最后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真正优秀的学生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与此同时,教师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且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写作教学确实难,较英语学科的其他课型而言,它的设计和实施会耗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双重压力下,教师们大多不会开展专门的写作教学,只是针对试卷中的写作任务对学生稍作点拨。正因如此,写作教学成了英语课堂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研究
(一)写作教学目的单一
一直以来,高考被看作高中教学的指挥棒,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英语写作教学也是如此。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应试技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就行,没有必要系统地开展耗时、低效的写作教学。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教师们在课堂上只关注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炼写作模板,背诵参考范文,却忽略了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语言素养的提升和写作思维的开发。
(二)写作教学形式单一
英语教师以讲授为基本教学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重、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一般不会拿出一节完整的课来开展写作教学,更多的是考试之前的“临阵磨枪”,教师针对要考查的内容向学生做简单介绍,然后布置写作任务,待学生完成后统一批改。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思维几乎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写什么,学生作品内容雷同、手法单一、观点浅显,对于一些不熟悉的或稍有难度的写作任务还会出现审题不清、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情况。
(三)写作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写作教学评价以作业和试卷批改为主,教师主要针对学生英语写作中语言上的问题做出批注,如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句子结构、语法运用等方面的错误,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做出相应的修改。这种评价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本质上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对学生写作思维层面的指导,忽略了谋篇布局、组织语言、表情达意等方面。可见,目前写作教学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发挥教学评价的多元功能。
二、新高考写作部分试题研究
江西省新旧高考英语试题写作部分变化较大:从题型结构上看,原来的短文改错和应用文写作改为应用文写作和读后续写;从分值权重上看,取消了短文改错,保留了应用文写作,新书面表达总分40分,其中应用文写作15分,读后续写25分,书面表达在整张试卷中所占分值权重增大。可见,新高考写作部分阅读量增大,语言输出量增大,难度加大。
近几年全国各省份的高考英语试题中,应用文体裁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语言情境贴近考生日常学习生活,主题突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了“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命题方向。应用文写作重点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读后续写题型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读后续写所选择的语篇类型一般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文,语篇材料通常情节曲折、逻辑性强,续写部分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准确、语言丰富、结构连贯。
三、新高考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新高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的题型和比重的变化,给广大师生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高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课堂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主阵地,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实用的写作技巧,发展扎实的写作能力,形成缜密的写作思维,全面提升语言素养。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应用文是一种实用文体,具备应用性、规范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应用性表示应用文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传递信息;规范性指向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不同类别的应用文在格式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简明性强调应用文的语言表达要平实、准确、简洁,避免浮华、含蓄、冗长,收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常见的应用文写作体裁灵活多变,包括书信、电子邮件、新闻报道等。
1. 判断体裁类型,明确写作格式
体裁是文字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它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找到的最适合表现某种内容的稳定形式。不同体裁的文字作品对写作的要求也不一样。应用文写作一般讲究格式正确、主旨鲜明、语言简练,而具体写作格式因体裁而异。格式正确是英语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格式出现了错误,说明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误区,不论作文内容好坏,最终呈现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判断阅读材料的写作类型,学习该体裁英文写作的格式与要求,这是完成写作任务的前提。然后,学生通过阅读和审题,确定写作目的、读者身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作。
2. 提炼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确定了体裁类型和写作格式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谋篇布局了,这也是学生完成语言输出必备的能力之一。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是向确定的对象传递确定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的书面表达必须做到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学生语言知识掌握得不错,各方面语言能力也不差,但一到写作的时候就是“茶壶里煮饺子”,不知如何将心中所想顺畅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思路不清晰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写作思路,提炼文章结构,从而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这样既能为学生高质量的写作奠定基础,又能增强学生写作的逻辑性。
3. 关注语言特征,优化写作内容
对于应用文写作来说,信息传递是重点,语言表达是亮点。但大部分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对信息传递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语言表达。学生急于挖掘写作内容,辨认语言特征的意识不强。其实,不同的文体表达的方式各具特色。初步分析写作内容后,教师要提示学生关注不同体裁的语言特征,如时态的选择、语气的把控、段落的衔接、修辞的应用等。学生对不同类型应用文语言特征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语言表达的效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语言特色达成词汇的丰富性、语法结构的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通过表现语言特征、优化写作内容来出色地完成应用文写作任务。
(二)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读后续写是新题型,要求学生先读懂350词左右的阅读材料,准确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接着按照原文中事件发展的逻辑性,构思好下文的情节,然后根据材料的内容、段落开头语句或者给出的画线词进行续写,续写内容为150词左右的两段文字。读后续写与传统的英文写作相比,考查的内容更广泛,难度更大。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全面的语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篇章把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强化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读后续写,读是前提。学生通过阅读语篇材料,把握故事主题,分析篇章结构,理解意义内涵,熟悉语言表达。这一过程考查的是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和总结分析的能力。只有对语篇材料进行了深入阅读,才能为之后的续写活动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阅读技巧,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激活写作思维,构思故事情节
读后续写,思是关键。不同于传统的写作,学生需要经历阅读—构思—写作三个步骤,才能最终呈现一篇读后续写的文章。构思作为读后续写的中间环节,其作用举足轻重。续写,不是随心所欲地描述,而是要在前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补充,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有逻辑性和创新性的写作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利用不同的课型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在教学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内容和结构,通过预测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之后再指导学生完成各项阅读任务。这样的方式既能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思维的训练,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效率。学生会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构思故事情节,锻炼写作思维。
3. 注重日常积累,充实写作素材
读后续写,写是核心。学生在阅读、构思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语篇材料的续写。学生要准确无误地表达写作思路,必须有大量词语、句式、观点等素材的支撑,这种支撑来自学生日常的阅读积累。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日常积累的习惯,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语言知识要分门别类,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充实写作素材。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巩固应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学生只有在掌握大量写作素材后,才能顺利完成读后续写的写作任务。
4. 优化评价方式,保证写作质量
读后续写,评是突破。好的作文,一定是改出来的,读后续写也不例外。按照以往的惯例,教师会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作文给出简单的评价。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一般会关注学生拼写、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对学生篇章结构、写作思路方面的指正较少。而这种写作教学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针对读后续写,我们要做的是丰富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从规范书写、语篇结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义表达等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作品,增设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给学生的作品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并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反馈在课后润色自己的作品。教师通过优化评价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的写后指导,大大提高了课内外时间利用率。
总之,新高考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对师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方法策略;学生要树立写作自信,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写作思维;师生共同做好应对新高考改革的准备。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应用文写作和读后续写的不同要求,指导学生通过深度阅读,明确体裁类型和写作格式,提炼文本的结构内容,挖掘文本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独立性和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由浅入深,帮助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支撑,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最后开展多元的评价反馈,为学生润色改进作品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巨岭.英语新高考背景下的“读后续写”行动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8.
[2]魏学章.聚焦高考 提升能力——聚焦高考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例谈[J].新课程,2021(18):15.
[3]王亚芳.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关键点浅析[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10):54.
[4]帅德胜.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5):53-55.
[5]张乐丹.新高考模式下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J].高考,2019(15):210.
[6]陈晓萍.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备考教学探究[J].校园英语,2021(46):80-81.
[7]袁孝东.新高考测试模式下的英语写作教学[J].知识文库,2017(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