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单助力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

作者: 周金芳

任务单助力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0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双减”背景下的减负增效要求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亟需转变。本文以《青蛙卖泥塘》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效运用任务单,以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目标,将其贯穿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及课后巩固的全过程,从而在任务驱动下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同时,本文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任务单的改进策略,旨在推动义务阶段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创新变革,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任务单;小学语文;提质增效;教学方法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其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其学习需求,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有效内容,在课后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为例,将任务单的设计贯穿整个课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双减”背景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一、任务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更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设计任务单。一方面,任务单能够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学习任务,有助于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另一方面,任务单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有助于其形成学习主体意识,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增进课堂交流,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兴趣。

二、《青蛙卖泥塘》任务单教学实践

(一)巧用任务单明确教学目标

任务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教师在综合考虑新课程标准及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全面分析学情后,将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梳理,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根据任务单进行学习。教师设计任务单应围绕教学目标,并与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单元教学理念相结合,在备课环节,教师应根据每个单元的课时要求设计具体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及课后作业时,应秉持大单元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评价,从而构建大单元概念。具体教学环节则应与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并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单。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围绕《青蛙卖泥塘》所在单元的要求设计教学任务单,梳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等(见表1)。

(二)巧用任务单构建高效课堂

1.课前学习任务单保证预习效果

课前学习任务单指的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整堂课的任务进度,并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这使得学生的课文预习更具目标性,更具针对性。同时,任务单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教师围绕任务单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青蛙卖泥塘》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且充满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情节大多根据实际生活设计,与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相符。因此,在设计任务单时,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将青蛙的形象和卖泥塘的行为作为课堂教学重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2.课中巧用学习任务单提高效率

课中学习任务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这个过程中搭建学习支架有助于学生明确课程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率。

(1)导入谜语任务。《青蛙卖泥塘》一文的识字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尽可能将课文中的生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区分生字的读音。例如,生字“蛙”作为典型的左右结构形声字,右边“圭”与“哇”的读音一致,因此,在设计任务单时,可以围绕青蛙售卖泥塘的行为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向学生展示谜语“小时着黑衣,长大穿绿袍,水中过日子,岸上来睡觉”,学生根据提示成功猜出谜底。在整个猜谜语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他们不仅想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还对其外形特点产生了兴趣。最终,教师以猜谜语为节次自然引出本节课。

(2)感知角色任务。在猜谜语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提问。同时,教师利用音乐渲染引出后续故事,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为后续的朗读与角色扮演做好铺垫。学生可以在情境表演中理解“吆喝”一词,教师以形声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生字词义,并掌握带有“口”字旁的生字的发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联想青蛙“吆喝”时的表情和动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扮演任务,让他们通过参演潜移默化地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和语言。

(3)完成识字任务。识字作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点,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汉字在音、形、义三方面联系的过程中,字义至关重要。假若字形分析有字义的参与,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联系汉字的音、形、义与生活实际,适当渗透字理知识,从而充分发挥文化价值。

(4)训练语言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向学生讲授文本知识,还需要具备文本意识与全面知识,这样学生在阅读时不仅在语言能力方面有所提升,还在综合素养方面实现和谐发展。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任务(见表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逐步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最终顺利流畅地复述整个故事。在这样的语言任务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从中获得精神成长。

3.课后巩固任务单

课后巩固任务单主要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全面检测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这将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并拓宽教学成果。课后任务单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进行创新拓展。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意愿,不论是知识理解能力还是迁移运用能力都将得到充分锻炼。但教师要注意的是课后任务单应紧抓作业育人功能,设计实践型、基础型和创新型作业,及时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查缺补漏,设计课后任务单(见表3)。

三、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单使用策略

(一)设计分层任务

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任务单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个性化选择任务,从而满足成长需求。一张学习任务单通常包含几个关联的小任务,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逐个完成任务,各个任务之间也应当逐层递进。教师应保证学习任务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二)设计趣味任务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喜欢五彩缤纷的图画。学习任务单结合图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应避免增加学生负担,要选择简单的图画任务如粘贴照片等,并紧抓这一契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动手操作内容的学习任务单。

(三)丰富学习形式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自主探索,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设置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丰富他们的体验并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所长。在任务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多听多看,丰富他们的体验,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设计并运用任务单不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运用任务单来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以此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语言表达和阅读朗读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并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颖.浅谈“双减”背景下优化“学习任务单”助力小学中段学生语文自主学习[J].新课程,2022(32):13-15.

[2]王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任务单设计探究——以童话教学为例[J].文科爱好者,2023(2):181-183.

[3]杨修宝.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解析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