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点·线·面”课程审议模式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
作者: 许静纯 徐文艳
[摘 要]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主题活动,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新经验,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点·线·面”课程审议模式,探讨了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关键词] 课程审议;主题活动;设计实施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教育的质量逐渐受到重视。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体验和个人发展。基于“点·线·面”课程审议模式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也是对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探索。
一、儿童立场,构建“点·线·面”课程审议模式
在课程审议之初,教师应始终坚守儿童的立场,以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童趣且具有探索性的课程体系。幼儿园应通过组织理论学习、实践研讨和教师培训等方式,对课程审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深入和持续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课程规划的园本化模式,即 “点·线·面”课程审议模式。该模式应明确课程审议的操作步骤,以便指导教师围绕课程的核心要点、主题脉络和价值取向进行课程研修。幼儿园通过凝聚集体智慧,深入挖掘主题的多元价值,制定以幼儿需求为基础的发展目标,构建主题实施框架,优化课程实施方案,便能实现一个持续、动态和发展的主题实施过程,真正促进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
(一)以“点”启思,挖掘课程生长点
在“点·线·面”课程审议模式中,“点”是引发思考的起点。教师应从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等方面寻找课程成长点,将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课程探究的切入点。教师应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当下兴趣点出发,采用调查问卷、一对一倾听、日常观察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在主题活动开展前期对幼儿进行持续、全面的观察,以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从而预测幼儿在课程中可能获得的成长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围绕幼儿可能获得的经验展开深入讨论,以明确幼儿的成长点。
(二)以“线”串联,构建课程发展脉络
在“点·线·面”课程审议模式中,“线”起着串联和引领的作用。教师应重视通过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将各个课程生长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将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融合。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过渡,确保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从一个主题过渡到另一个主题。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保证了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还能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三)以“面”拓宽,丰富课程文化内涵
在“点·线·面”课程审议模式中,“面”代表课程的宽度。教师应致力于丰富课程内涵,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学习体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融入多元文化元素,让幼儿能够接触到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教师还需关注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能拓宽幼儿的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立足实际,呈现课程审议的多元样态
(一)基于园所资源与实际,梳理主题资源库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宜性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则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成效。为确保资源在课程实施中得到有效运用,幼儿园应将资源置于主题背景下进行审议,对园内外的资源进行分析与判断。经集体讨论后,园方将资源根据主题、游戏内容以及幼儿当下的需求到相应的主题中,形成主题资源库,让资源从“散点”实现“互联”,从而将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幼儿的经验。
(二)基于幼儿的发展差异,优化主题核心经验
课程审议应遵循幼儿发展的内在逻辑,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园方应秉持“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的理念,在了解当前幼儿的经验生长点并理解其需求的基础上,对往期主题的核心经验进行梳理、整合,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全面赋能,推进课程审议的深度发展
课程审议的核心目的是精准指导课程的实施。因此,幼儿园应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和完善课程的实施路径,鼓励教师根据幼儿的实时反馈和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促进教师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难题。园方通过持续的实践与反思,逐渐形成一套既符合幼儿园特色又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激发教师潜能,提升课程审议质量
教师是课程审议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和实施者。为充分激发教师潜能并提升课程审议质量,幼儿园应定期举办多元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助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同时,还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审议,贡献其智慧和见解。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为课程审议和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持。
(二)深化课程审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审议并提升教育质量,幼儿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幼儿园通过定期的研讨会和工作坊等形式,提升教师对“点·线·面”课程审议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课程审议过程。
2.完善主题资源库。幼儿园应定期更新主题资源库,确保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宜性。同时,幼儿园应加强对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确保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幼儿的经验生长。
3.优化主题核心经验。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主题核心经验;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核心经验。
4.强化家园共育。幼儿园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主题活动中去,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经验的持续积累。
参考文献
[1]司马霞.以课程审议促幼儿主动学习——以大班“我是小兵”主题活动为例[J].好家长,2019(53):75.
[2]俞春云.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22(6):27-28.
[3]刘丽凤.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审议[J].教育界,2024(13):107-109.